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武御帝> 第一章:千里血光灑長郡(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章:千里血光灑長郡(2) (1 / 2)

“行了,吳徵,你是以前人喻皇上與洛陽王嗎?難道我大吳霍氏王朝會敗在儲君之爭嗎?”景太后一邊向吳徵湊過來,一邊厲言道。

“前車之鑑,望陛下以江山社稷三思啊!”吳徵沒有理採太后的話,直諫道。

只聽“撲通”他跪道在地,補充道:“陛下,如若我之所言有半點與歷史不符,臣願以死謝罪先帝,太后之舉確實非明之舉。”

他說著說著聲音低沉下去,最後幾字誰也沒聽清。

……

若不是長樂郡公主在緊要關頭及時解困,那日快要氣爆的太后又怎會放過這個敢直撞自己權威的臣下?

那場宴會的結果,就是皇上一連發了兩道詔書,第一道就是免除霍勇的朝覲及在京所有執權,被貶據守洛陽,有生之年不得入京;第二道就是冊立李姬的兒子霍志為太子,打破霍勇覬覦儲君之夢。

從那時起,吳徵就常常伴在皇上左右了。無論是打獵出遊或南巡南江,霍剛都要拉上吳徵,他還私下拜吳徵為自已的太傅。每每朝中有大變或大法,他都要先徵求一下吳徵之意。朝堂之下,他們之間似無任何君臣之分。霍剛也時常有感,“得天下保民心,國泰民安;聽徵言善其行,大吳興盛。朕得一徵,如獲一鏡,每每遇到難決之事,問問鏡?”

他現在仍清楚地記得,那日宴會後,左宰相周至在司馬殿前等待吳徵的情景。周至被吳徵今日之所勇所言所敢表示由衷的讚賞,並邀他登上自已的車駕,相約共力為大吳肝臟塗地。兩位同僚正談興趣之時,一支利劍飛旋而來,正中馬伕之脖。

四年之後,吳徵又一次以他廣博的智慧與堅定的立場獲得了皇上的讚賞。

大吳王朝平靜的表面下,實則大臣野心茫茫,尤其是霍勇,雖說他被貶久居西月洛陽,但長郡也何曾沒有他的底線,但凡朝中有任何風吹草動,即使是長郡密報子時來報,霍勇都會衣服七上八下,鞋也不穿的跑出去。

楊天曾是楊廣之子,而楊廣又是霍勇麾下。雖說楊廣與楊天為父子,但楊天之性情卻與其父恰恰相反,當年楊廣舉兵長郡,楊天也是副帥,但最後,大吳朝廷大獲全盤,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楊天反叛父意,暗地派人給霍剛送信。因此,大吳平叛楊廣後,他們雖是情同手足的親人,但父親被殺,兒子卻借老爹被封為太尉,留京工作。

楊天又暗地與霍勇私下交好,霍勇為了亂朝心保江山,所以,他竟把比楊天小18歲的女兒嫁於他,而霍勇也深知女兒心中萬般的不願意,但這也是他最後的唯一的一張底牌。

從楊天反叛楊廣那天起,霍勇從心底便知此人非君子,實為小人中的小人。但凡以前私交甚好的,如今在長郡誰還敢提霍勇二字,但還記得他的好的,也只有這個披著羊皮的狼——楊天了。但不論怎麼說,畢竟楊天還是自已的女婿。

……

朝野都很清楚,楊天受霍勇之操縱,包括那隻支刺吳徵的箭,也是霍勇之所謀。

而朝野上下百官以及皇上,四年來大家都不願擁戴景姬為後。她小氣、刻薄、尖酸而且性情浮躁,整天在宮中,不是數落那個大臣,就是在給宮女找茬,沒有一點母儀天下的風範。可是楊天偏要在那個充滿*味的冬日早晨,不知天高地厚地進諫皇上要速立景姬為後,皇上明知楊天這樣的粗魯之士怎能會有如此想法?遂直將瞄頭指向洛陽王,聽到霍勇這個名字,皇上龍顏大怒,竟然不顧吳徵及皇太后的勸阻,要廢掉太子霍庸,改立慧王霍武為太子。

吳徵心知肚明,如若景姬無法受寵,則霍庸太子之位早晚不保,冊立霍武是今明之事,所以,他幾乎沒加思索地跟皇上站在了一起。他深知,如果不與皇上共步,縱使今天看似自已是太傅,明天將也不知是人頭落地還是滿門抄。但他從心底還是認為霍庸不適再繼續做太子,不僅是因為其自身無德無才,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懦弱。

“臣以為慧王自幼聰明伶俐,天資過人,舉止合儀,立為太子,乃國之所望。”他的這番直諫讓其他大臣百思不得其解,但皇上卻是由衷地讚許吳徵。吳徵不是沒有想到這樣會更一步加深他與洛陽王之間的怨恨,但他不後悔。他也常常想:我寧願得罪千千萬萬人,也不能得罪皇上,不僅皇上是九五之尊,更重要的是他所說的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自己全家人的性命。畢竟,恭維好皇上,起碼以後,兒孫吃不了虧。

吳徵一番慷慨陳詞,如鐵實著地,也在其他大臣的腦海中深深一震,大家都觀大勢而行,紛紛與吳徵一起在朝堂上異口同聲道:“廢太子,立慧王,興大吳,安民邦。”結果這場廢太子的廷議以皇上連發三道詔書而形式大變。

“皇帝詔日:太子霍庸,生性無英雄之氣概,理政無方,但念其為皇室之親,著即封為東關群王;明日起啟,不得抗旨,如若不從,即廢為西關洛陽王馬伕。立慧王為太子,立夫人李甜為皇后,立吳徵為右宰相兼慧王太傅。欽此。”

“皇帝詔日:吳徵之子吳雄少尉,履職以來,恪盡職守,今特封為太尉。貶楊天為西關洛陽州副刺史。欽此。”

“皇帝詔日:廢太子霍庸本性情懦弱,但作為其母景姬不但不正確引領,而反道其行,任由發展,且在位間,性度乖戾,結怨百官,朕屢有警示,但不思其悔改。自今日起,打入冷宮,今生今世,不得詔見。欽此。”

景大人,請您明示,到底是誰主使了這次瘋狂的暗殺?又是誰敢在長郡意圖謀殺大臣,毀我朝心,亂我朝廷?

景凡心中明白,但他不敢過早的下結論。突然,聽聞下官如此致疑,他一個念頭電光火石般閃過腦際,他的心跳驟然加速了,頭上冷汗頓出。他對著副禁軍長叫道:“快,你速率二十人包抄恭王府。”他再強調著補充道:“其他人守好吳府,本尉去左宰相周至府稟告。”

所謂恭王府便是霍勇的府邸,自從霍勇被貶之後,就被永久封了。但景凡以斷案的經驗來看,這幫刺客還未走遠,如果沒有猜錯的話,恭王府便是最大的焦點。

說罷,他快速奔出門外,騎上快馬疾馳而去……

“噠噠噠”他未到周至府,遠遠地便聽到身後一聲急促的馬蹄聲。

“少尉大人,少尉大人,李治大臣遇刺了”,另一個人又快馬加鞭道:“少尉大人,周少夫大臣遇刺了。”

短短十幾分鍾,十幾位捷報道十幾位大臣倒在血泊中。

沒有了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