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遊戲競技>大文學家> 第128章 宣示主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8章 宣示主權 (1 / 2)

不得不承認,凌靜蘇編故事的能力也是一流的,而因為她有《紅薔薇》上的白紙黑字為證,再加上《紅薔薇》現在又已經算得上蘇州雜誌界銷量頂尖的本土雜誌,所以她編的故事,其影響力可要比陳清樂傳謠傳出來的影響力,要大多了!

這新一期的《紅薔薇》,就因為王德孚之前私下裡送給凌靜蘇的現代詩,導致它的銷量竟然也不比之前那一期王德孚爆照的差,可見“王德孚的現代詩”又成了當今文壇的熱點話題。

這年頭詩歌的影響力可以說是非常大的,如今新文化運動的流行,自然也導致了現代詩的大行其道,能夠寫一手好現代詩的文人,其對女學生、女文青的吸引力,簡直就是無敵的!

從之前那位跪舔王德孚的迷妹詩歌評論家的表現,就可見一斑!

而這一次當然也有不少對出色的現代詩沒有任何抵抗力的評論家,從各種角度花式解讀、吹捧《雨巷》。

有評論家就從抒情意境的角度來說,表示《雨巷》創設了一個富於濃重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

這位評論家認為《雨巷》不僅僅寫得是朦朧的情愫,還深刻反應了當今這矛盾尖銳的資本社會。

在這裡,王德孚把現在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

這裡沒有聲音,沒有歡樂,沒有陽光。

而王德孚本人,就是這樣的雨巷中彷徨的孤獨者。

他在孤寂中懷著一個美好的希望。

希望有一種美好的理想出現在自己面前。

王德孚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

然而王德孚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

她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

留下來的,只有王德孚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和那無法實現的夢一般飄然而逝的希望!

必須得承認,一百個評論家,對詩歌就有一百種解讀方式,凌靜蘇認為《雨巷》就是王德孚寫給她的情詩,表達了他的一見鍾情,別人卻認為這首詩不僅僅是這樣,竟然又和黑暗的現實扯上了關係,可能這位評論家就是那種認為王德孚本人是特別激進革命的作家,所以不管寫什麼,都在揭露社會的黑暗。

就連之前王德孚創作的《項鍊》,都在表達對這個拜金主義盛行的資本主義社會的不滿……

在詩壇上,還有一些崇古派的詩人,表示他們讀這首《雨巷》,發現王德孚的這首現代詩處女作,實際上極大地借鑑了古詩詞,當然他也緊跟時代的腳步,做出了極大的創新。

古人在詩裡以丁香結本身象徵愁心。

《雨巷》則想象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有丁香般的憂愁,也有丁香一樣的美麗和芬芳。

這樣就由單純的愁心的借喻,變成了含著憂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