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地神廟,重回寂靜之中。
此時除下姬考,他的兩個弟子,羋蓬與風玄,也常居於神廟之地。
這兩個孩子,剛剛入境成功,還難以辟穀不食。
但是姬考卻沒有讓楚人幫忙準備食物,而是讓他們兩人自己解決吃食問題。
羋蓬好水,都是跑到大江旁邊,捕魚作為食物;
風玄喜山,更喜歡到附近的山林之中,打獵充飢。
捕魚較為簡單,羋蓬水性極好,在水中絲毫不下於游魚,時常有捕獲;打獵雖難,但是風玄身邊,卻有一條小蛇,這蛇極有靈性,已經近乎生出靈智了。有它相助,風玄保障自己吃食,卻也沒有問題。
這條蛇與風玄,幾乎是從小玩到大的。巴人喜蛇,甚至巴字來源,也與蛇有關。巴人君室之人,通常從小養一條蛇,幾乎可以心意相通。
姬考心中猜測,這種風俗,與巴人的先祖太昊伏羲陛下,有一尊龍蛇法相,或許有些關係。
這兩個孩子年歲不大,但是一切衣食住行,姬考都讓他們自己解決,並不是刻意鍛鍊他們的意思。
事實上,楚地的孩子,即便是貴族,也不像商周那般,養尊處優。他們從小開始,便要學習耕作漁獵,都是吃苦耐勞之人,也沒必要鍛鍊。
只不過姬考此時,還未傳那些修行極快的煉氣功法給他們。
便像自己當初修行之初一樣,姬考交給他們的,暫時只有坐臥行走之法。這些法門,足以讓他們熟悉引氣的種種。
而且,姬考希望,他們能夠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之中,先了悟如何引氣。
這一關才是當世修行之中,頗為重要的。
至於那些引氣效果更好的法門,或許能夠在短期之內,讓他們感玄大成,對於長遠來說,卻未必有益。
當初大河之上,彭祖對他所說的話,言猶在耳,修行之道,最重根基。
所謂根基,便是要從一開始就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只要是自己走出來的,未來便是有偏頗,自己也容易修正。
兩個孩子果然都是天資卓絕之人,三個月時間,他們便分別領悟出了自己最習慣最喜歡的引氣法門。
羋蓬在水中暢遊嬉戲之時,風玄在山上馳騁畋獵之時,皆能夠接引靈氣,而入自身氣海之中了。
到了這一步,姬考便開始了下一步的教導。
鑽木取火,結繩記事,磨石鑄陶,甚至後來在殷都沬邑之中,學到的種種法門,耕種養蠶,伏案戰鬥,諸般可以引氣的法門,也都教給他們了。
這些法門,姬考沒讓他們以之為主修之法,但是修行之路,觸類旁通,多知道他人的法門,對完善自己的法門,越是極有用處的。
“這些法門,或許沒有那位龍君,以及鱉兄傳給你們的法門高深,但是卻千萬不可小覷。這都是先民將修行之路,一步步開闢出來的大智慧大毅力。”
“弟子明白。”
自家師尊傳法之後,難得鄭重其事,羋蓬與風玄兩人,則更是恭聲稱是。
姬考擔心羋蓬、風玄二人,輕視這些法門,還特意向他們多說了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