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制法度,可以說從夏后氏開始,諸夏方國近千年的精華,就在此兩者之間了。
很多東西的繁盛發展,都是伴隨禮制法度而起來的。
至於禮制法度,是好是壞,有利有弊,都自在人心。
文明演進,不像個人修行,後者可憑修行者的個人智慧,擺脫一切桎梏,到達難以理解之境,遠脫文明制度束縛。
而人道文明之中的主體,卻是芸芸眾生,便是最為強大的修行者,在文明演進之中,也只是亦步亦趨,生怕因為自己之故,釀成大禍。
夏后氏之時,由部族而成邦國,禮制定,尊卑生,法度出,刑罰現,又有了奴隸之制。這些東西,姬考都看在眼中,那些最為強大的修行者,難道就沒有看在眼中嗎?
在沒有更好的東西能取代之前,誰也不敢輕易變動,尤其是人道還不是一家獨大,諸夏還不是人族之中唯一的制度。
一變或生大難,一動或引大劫,故此修行者們,也只能將人道演進,交給芸芸眾生。
不管怎樣,有一點不可否認,諸夏方國,關係緊密,一直在戎狄周圍,佔領著中原之地,禮制法度功不可沒。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功勞很大的制度,但是魚鳧氏沒法效仿,那便是諸夏通姻之制。
炎黃通婚,中原始定;虞夏聯姻,諸夏始成。
聽說要定禮制法度,下面所有人都不像傳夏文雅言那麼激動,也不像建立城邦那麼興奮,大概就是既然姬考想傳,那他們照著做就是的意思了。
······
這一次大祭之後,眾部族之人也沒有急著回去。
姬考拉著他們,與劉全兩人,開始傳授諸夏文字了。從造字之始,造字之法,一直講到如今諸夏通用字形與字意。
一直到春種開始之時,這些人才頭暈腦脹,滿載而歸。
每個部族,都帶著許多在姬考劉全講課之時,記下的筆記回去了。
這些筆記,將魚鳧氏多年以來積累的獸皮獸骨,差不多用去了大半。
時間倉促,反正獸皮獸骨也夠用,姬考就沒有讓人去削竹製簡了。反正削成之後,一時也找不到墨水,還是得用刀刻。
而且,以他們初習的水平,用竹簡刻的,理解不會深刻。
隨後,從魚鳧氏本族之中,姬考又讓杜宇拉出一些人,跟著劉全,不斷走訪各部族,或者說是巡視諸部族,看看他們是否真的聽從號令,回去之後,傳播夏字雅言。
這個時候,姬考就在感嘆,還好將劉全從柏灌氏帶了過來,省了他不少時間。
他與劉全分時間奔走四方,一人還有一半的時間,可以專心修行。
靜坐於星主神廟之中,姬考便開始感悟自身幾道氣機了。
這一次他所感悟的,不再是先天雷霆之氣,而是先天太陽之氣了,他想盡快以太陽之氣,演出火焰神通。
火者,乃是文明之源,對於修行來說,也極有助益。
特別是此時姬考,急於一道火焰,可以讓他祭煉那三截商帝斷劍,成為他自身的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