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善,此間事了,我在東夷之中岱宗等你。”
已經出了沬邑的鬼伯,忽然之間停下了腳步,傳音在務成子耳邊。
所謂岱宗,即是東嶽泰山,又名泰嶽,當初堯帝晚年,虞舜東巡之時,便是在泰山之上,進行柴祭,接見東方諸方國之主的朝拜。
也是在東嶽之上,舜帝協調春夏秋冬四時的月份,確定天數,統一音律、度、量、衡。而後他又制定了公侯伯子男朝聘的禮節,並定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以作為諸侯、卿大夫和士朝見時的貢物。
因為先東巡岱宗,而後才巡守南嶽、西嶽與北嶽。
是以四嶽之中,東嶽泰山位格最高,泰者太也,太即是大,人世間中,山莫大於之。
然後,鬼伯又對空中說了一聲:“務成子入幽冥聽命,諸位沒有意見吧?”
虛空之中一陣寂靜,並沒有誰回覆鬼伯,他便點了點頭:“沒意見就好。”
踏出登天之路以後,煉氣士通常有好幾個去處,但多是去崑崙或者海外紫府洲,少有去幽冥的。幽冥一地,多是鬼修才往。
但是鬼伯作為幽冥一脈的執掌者之一,難得親自出言要人,自然不會有人有意見了。
······
“出身妖輩,能走人途否?”
聽到這句話,青衣神恍然一驚,看著眼前的務成子,竟似是第一次見著他一樣。
沒有想到,當初在容成公後邊亦步亦趨的務成子,巨然在做如此大氣魄之事。
人道為何?
在當世之中,無論是人世間修行者,還是已經出人世間的存在,多持兩種觀點。
其中一種,稱人道為人族之道,頂天立地,浩然獨立天地之間;
另外一種,稱人道為眾生萬靈之道,眾生共存,萬靈共長。
更值得玩味的是,關於兩種人道的爭論,在人族之中最為激烈。
反倒是其他各族,從來不與人類爭這些。
在他們看來,人族將“人”字與天地並列,合稱三才,就已經沒有什麼可爭可辯的了。
就比如妖族若言妖道與天地共生,龍族稱龍道與天地共生,而要人族也遵從他們之道,這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
人族各位聖皇不會答應,各位先賢不會答應,甚至萬方人族百姓,也不可能會答應。
同理,天妖龍君等輩,自然也不會答應人族的種種臆想。
但是,這並不妨礙人族之人繼續爭辯,與他們無關,只是人族修行者,自身要爭出一個頭緒,作為人族修行者行事的法度。
人間以禮儀法度作為諸夏之制,人世間之外,自然也要有人世間之外的禮儀法度了。
當然,這些法度相較於人間制度,更難理出來。時至今日,都沒有一個放之各方皆準的法度,可以讓各方修行者遵行。
甚至這個法度,還要讓各種異類遵從,其中難度可想而知。
卻沒有想到,務成子之前連登天之路都沒有踏出,竟然就開始研究此事了。
教導妖類修行,讓他從小與人類無異,看看未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