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倒要聽聽,太祝有何說法,言予不配祭天?”
商帝的聲音淡漠肅穆,眼中卻怒中帶有些微嘲意。
太祝從大眾之中走出,站在祭壇之下,與祭壇之上的商帝遙遙相對。
“往昔人族初生,矇昧于山林之間,困頓於湖澤之內,與世間兇獸猛禽,實無太大區別。”
“且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衛,肌膚不足以悍寒暑,筋骨不足以趨利避害,勇敢不足以卻猛悍。與禽獸相比,更無優勢,常常託庇于于天妖兇獸,如同圈養一般。”
“是以太古之時,先民求之於天,天心最慈,降下巫祝一道於人間。”
“人間巫者,上通天道,下達地道,中合人意以祝之鬼神。其於內,教化萬民,其於外,驅逐猛獸,更是從天妖兇獸手中,使得人道自立。”
“人道何以立?蓋因天地之德也,蓋因鬼神之恩也,蓋因先民之功也。”
太祝神情激憤,連續說了一大段話,其中之言,聽在眾人心中,普通百姓不明就裡,但是那些方國之主、殷商重臣以及煉氣之士,卻覺得太祝似乎也沒有說錯。
作為司祭的姬考,心中同樣感慨頗多。
在周原之時,他的太祖父姬亶便留下遺命,要驅逐巫祝,以正王道。初入沬邑,也知這位武乙陛下的三大願之一,也是驅逐巫祝,但是姬考觀其之意,應該是連鬼神也要一併驅逐了。
他自己境界不到,不知道真要做了此事,到底厲害如何?
但是依照他所說的大勢,在這個鬼神當真存在的世道,人間對待鬼神,最好是敬鬼神而遠之。
畢竟人間畢竟是凡俗之人更多,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做到聖賢之行,道無鬼神,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
······
空曠的沬邑街道之中,一位青衣中年人正獨自緩緩而行,聽到這話,嘴角不由露出了些微笑意。
煉氣士有功,確實不容否認,但是上古鬼神之輩,巫祝之徒,卻連寸功都沒有嗎?
作為一個走神靈登天之路的人,青衣人絕不會這麼覺得。
未建成的五帝之廟,鬼伯父女同樣看向了萬方臺的祭壇。
碧霞臉上,有著從未有過的惆悵與迷惑,對自己的父親問道:“父親,我疑惑了,甚至不明白他們到底誰對誰錯?”
鬼伯沉默了許久,才搖了搖頭:“我亦不知,也不必知。對錯其實並不重要,關鍵是怎樣對人道有利,關鍵是人間百姓做什麼決定,更關鍵的是人間之外的那些存在,都會做什麼選擇。”
良久之後,鬼伯又淡淡一笑:“不過他們應該是不會做選擇的,就看人間爭鬥結果如何吧。”
人間勢分兩派,人間之外又何嘗不是各執一詞呢?
他之所以從幽冥出來之後,就從來沒有去拜訪過任何一位陛下,不就是不想涉足他們的爭鬥嗎?
即便是在崑崙之中,將自己的女兒接出來時,也過門而不入。
他是鬼伯,將來做好眾鬼之長便是,人世間如何,他並不想插手,就讓想爭的人去爭吧。
鬼伯仰頭望天,甚至還能感到,人世間之外,看向沬邑的目光,絕不止一兩道。
這場爭鬥,都不願意親自下場,但是卻都想知道爭鬥的結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