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誰?”
忽然之間,兩個人從雲端下來,出現在了軍隊面前,這讓領軍之人驚訝不已。
他也是知道修行之人存在的,雖然驚訝,卻並沒有多少慌張。
姬考正了正自己的冠帽,而後躬身一禮:“周原姬氏子弟,姬考,敢問君出何方?”
這一方軍陣的首領,臉上一陣疑惑:“周原姬氏,請問是在哪裡?”
姬考聞言,心中一陣汗顏,繼續說道:“周原乃是涇水之西,渭水之南,我姬氏乃是后稷子孫。”
他這樣一說,那軍陣的首領便理解了,不好意思一笑:“下河孤陋寡聞,還請君見諒,周原我雖不知,但是后稷大人,於我諸夏有大功,感恩至今。”
除下神農氏之外,在農事之上,還沒誰比后稷功勞更大。
“姬氏國小,君沒有聽過很正常,敢問君出自何方?”
“哦,我名姜下河,乃是姜姓芮氏子弟。”
“原來是諸姜子弟。”
炎帝以姜水成,其後多以姜為姓。
而姜水,便是渭水的一條支流,渭水兩岸,一直到大河,常有姜氏方國存在。
這一路的姜氏方國,便被稱為諸姜方國,其中有邰氏、芮氏、申氏、呂氏、鼓氏、延氏、殳氏等諸多方國。
相比之下,黃帝以姬水成,他們姬姓,此時倒是比姜姓方國差遠了,似乎現在只有周氏一個姬姓方國。
當然,黃帝之後,姓氏極多,不說其他,夏后氏的姒姓,殷商的子姓,也都是黃帝所出。弱小的,只不過是他們姬姓罷了。
“你是芮氏之人,又叫姜下河,姜上河與姜仲河是你什麼人?”
一邊的姜蘭,聽到對方竟然是姜姓族人,目光微動,突然出言問道。
“女君認識我兩位兄長?”
“哦,你竟然是他們的弟弟嗎?我名姜蘭,他們可曾說過。”
聽到姜蘭之名,這叫做姜下河的軍士統領,連忙俯首拜道:“竟然是兄長恩人當面,下河拜首。”
他兩位兄長,也是修行中人,曾經在諸姜一脈修行之人獨有的試煉之中,曾被姜蘭救過。
回來之時,向芮氏說起過這事,全族都謹記在心。
姜蘭擺了擺手:“當年不過些許小事,不用再提。對了,你兩位兄長如今修行可好,有些年沒有聽到他們的訊息了。”
姜下河回道:“兩位兄長,與其他各氏族的煉氣士一樣,受武乙陛下徵召,前去東方了。”
“咦,他們也去了嗎?看來武乙陛下這一次,是真打算和東夷決戰了。”
就姜蘭所知,已經有不少她熟識之人,收到徵召東去了。
也正因為如此,戎狄這邊,對上各種妖類,實在有些捉襟見肘。
“沒錯,族中長輩也是這麼認為的。”
······
姬考在一邊聽他們說話,一邊感嘆,原來這位贏氏姐姐,是那麼健談的啊。想到這裡,他心中一陣惆悵,明明記得前世之時,他很受女孩子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