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眾位兄弟。”
姬昌來到迎接的眾人跟前,連忙與他的幾個兄弟相互見禮。
“昌弟有大功於我姬氏,自然應該出來相迎。”
姬昌這一輩的長兄姬休名,含笑說道。
“正該如此,我們同樣與戎狄大戰過,卻都不曾有過兄長這般的功勞。”
姬季簡這位姬昌的另外一個堂弟,目光之中,充滿了敬佩。
他這位堂兄,只比他大半歲,但是不管是學文還是用兵,都甩開了他一大截。
在整個家族之中,除下他們的祖父姬亶,便就是姬昌最得他們的敬佩。
聽說上古聖王之德,百姓見之,如草木而朝陽,他沒有親見。但是他卻耳濡目染,知道自己這位兄長的德行,讓整個周原都爭相效之,敬老慈少。
難怪兩年之前,他們的祖父姬亶,曾經喟然長嘆:“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
正是因此,他的伯父姬泰伯與父親姬仲雍,藉著幫助病重的姬亶採藥的原因,去往衡山居住。
然後,周原的政務,幾乎都是由姬昌之父姬季歷在維持。
意思很明顯,姬泰伯與姬仲雍,想要將周原之主的繼承權,讓給弟弟姬季歷。
對於伯父與父親的決定,不管是姬季簡,還是他的其餘幾個兄弟,都沒有任何異議。
論才論德,姬昌都遠勝於他們。他們不能爭,也不想爭,繼承邦國,繼承的不是權力,更多的是使命,是帶領子民安康,帶領邦國強盛的使命。
······
“考兒,發兒,最近在讀什麼書啊?”
還在城門口,姬昌便問起了自己兩個孩子的學業。
半載未見,這兩個孩子身量長了不少,就是不知道學識有沒有長進。
姬昌雖然時常在外,但是對於兩個孩子的教導一直不敢放鬆。每次回到周原,必要將他們帶在身邊,言傳身教。
聽到姬昌的問話,姬考與姬發兩個,都不覺得例外。事實上,他們在路上之時,就猜到父親見到他們,一定會問起學業的。
但是其他人,卻心中驚訝極了。
姬昌的兩個親弟弟,虢仲與虢叔,忍不住對視一眼。
“果然是大兄啊,當門問子,連家也不急著回。”
姬考朝著自己的父親躬身一揖,口中說道:“我最近在讀《連山》一書,品鑑禹王之思。”
姬發也在一旁說道:“我近來在讀《九丘》,以觀九州風貌。”
姬昌聞言,含笑點頭:“連山也好,九丘也好,都是禹王治水之後而作,前者論訴天地山水變換,後者承載九州風情地貌。你們兩能讀此書,我心中著實欣慰。”
連山書,或者說是連山易,乃是禹王根據伏羲所創先天八卦,闡述的天地玄機。連山者,象山之出雲,連綿不絕。禹王當初以八卦之中的艮卦開始,如山之連綿,故名連山。
九丘書,則是禹王治水之後,劃定九州之時,命群臣共同著寫九丘之書。但凡九州之中,主要的風情地貌,都著於其上。
“等我晚間有空,再考教你們書讀得如何了。現在,你們隨我一起,去拜見你們的太祖父。”
姬考他們的太祖父,便是周公姬亶了,周原能有如今的安定繁榮,都是姬亶之功。
······
武乙六年,邠遷岐周。命周公亶父,賜以岐邑。因地處周原,故姬姓從此稱周人。
周公姬亶之府,在整個岐邑的最中心。周原上建起這個城邑之時,正是圍繞著姬亶的府邸而慢慢擴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