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靈山脈。
這裡位於莫丘西南一帶,是莫丘西南赫赫有名的山區。
與橫斷,出雲等棲霞大山脈不同,通靈山脈是棲霞界少數依舊保留蠻荒氣息的山區,簡單的說法,就是這裡是一片原始野區,是人力未能至盡之地。
在通靈山脈的深處,是人跡罕至的原始叢林,內中生有無數強大猛獸。和那些受各大派控制或有意放任的地區不同,這裡的妖物不是依靠人類的憐憫生存下來,而是依靠通靈山區的詭異與自身的強大。
通靈山脈最大的特點就在於,這裡的環境複雜多變。沒有人知道是什麼原因,通靈山脈的地形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變化。山峰會變成溝壑,山谷會形成山嶽,此起彼扶,峰巒變化,詭異莫測。
有傳言說,這裡的山脈是通了靈的,每一次變化都是大山在展示神力,日子常了,這裡漸漸就被稱為通靈山脈。正因為這個原因,也沒什麼門派敢於在此地駐紮,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大山變遷,滄海桑田,昨天你可能還在山頂高處俯瞰眾生,今日就落於海底從山門變成水晶宮。
地形會變,氣候也會變。
這裡的溫度從極熱到極寒,變化之快匪夷所思,往往一天之內就能完成從深冬到至夏的轉變。
惡劣的自然環境,變化無端的地形,兇殘的山中大妖,使得這裡成為一片天險絕地,與那些“保護區”不同,這是一片自由的土地,雖然它在名義上被劃歸莫丘,生活在這裡的生命卻從未俯首於天神宮。
一千多年前,天神宮曾試圖真正征服這裡。
他們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慘敗。
三千多名修者組成的龐大聯軍在一位紫府真君的帶領下開進山中,試圖找出山脈變化之迷,掌控此山,結果卻全部失陷山中。天神宮傾盡人力竟救不回一名修者。三大真君聯手施威,卻受這大山怪力影響,竟難以發揮作用,在用盡諸法無果下,最終還是天神宮的仙台祖師出手,以無上神威震壓此山,山中怪力這才略有遏止,入山修者這方得以脫身,卻是再不敢進入。
此後通靈山脈名聲大噪,天神宮雄霸莫丘,卻拿一處山脈無可奈何,也成為天下笑談,更使得通靈山區繼續著它的桀驁與頑強,屹立在這片土地上,成為最後的神秘之地,天險絕地。
後者使它成為修者冒險的好去處,每年都有修者到此一探究竟,更常有修者自誇進入通靈山區多遠多遠以作炫耀資本。
在瞭解過這片山區後,唐劫選擇通靈山脈作為他反擊戰場的原因也就簡單明白了許多。
這裡不是天神宮掌控之地!
這是唐劫唯一能夠找到的,身在莫丘卻不受莫丘掌控的地方。
只有在這裡,他才不會被四面圍堵,不用擔心面對源源不斷的敵人援兵。
除此之外,通靈山脈複雜多變的地形更是南凝江地圖的剋星,南凝江的地圖縱然繪盡天下,也不可能有通靈山區的地形圖,一來他不可能看便全境,二來這裡隨時隨地可能發生的變化也使得地圖隨時作廢。
沒有了地圖作為參考,沸靈散的效果就要下降一半,充其量指出唐劫的方位,卻很難再給出固定位置。
唐劫大可以利用周邊複雜之地形與敵人玩躲貓貓。
最後就是通靈山脈也的確是個多寶之地,作為人跡罕至之地,這裡的珍稀材料明顯要比外間多許多。大量的珍稀材料為唐劫佈陣提供了良好條件,當然,前提是不會因地形變化而將陣毀去。
正是因為這一系列原因,唐劫選擇了通靈山脈,外部條件如此好,傻子才會不利用呢。當然,結果就是南凝江也幾乎不費什麼腦子就猜到唐劫會在此處與他決戰。
這一天,唐劫終於來到了通靈山脈。
他從空中降落在這片山區的邊緣處,這是大山的規矩。
據說在這裡,除非是被大山認可之人,否則無人可在其上飛行。唐劫不知道這是真是假,他對通靈山脈的瞭解主要還是來自傳言,但是在這怪力瀰漫連紫府都可對抗,仙台都無可奈何的地方,相信傳言顯然比不相信要聰明得多。
站在山區的邊上,唐劫對著山脈鞠了一躬,以示禮敬——這是他一貫的習慣,別管對方是不是人,喜不喜歡自己,先示個好再說。
禮畢,唐劫向山內走去。
山內的道路很崎嶇,不過難不倒唐劫。
他一步一步行走在山間,就象個觀光客。
山中的風光很美,高大的樹木一直伸展到天空,根根直立高聳,高大的樹冠遮蔽光線,只透過稀疏的光斑。腳下的泥土是紫紅色的,看起來就象是滲了大量血水而成。
唐劫不知道這是什麼土,不過他知道這不過是通靈山區的其中一種表象罷了。
由於山區的多變性,使得此地所有的景色都是暫時的,不具備代表性的。今天可能看到的是紫紅色泥土,明天看到的就可能是銀白色泥土。
沒人知道這是為什麼,只知道在這通靈山區,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作為依靠。
行走在山中,隱然可以感到一絲力量在空氣中漂浮。
那是大山的力量,一種無形的威壓
在這大山中,所有的修者都要受到大山的制約,越是實力強的修者越能感受到這種制約的力量,越是威力大的法術也就越是難以施展成功。當年那位天神宮的紫府真君就是因此受到大山的壓制——他進入的太深,而入的越深,壓制的就越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