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命詔令發往大漢十三州之後,稍有慧眼的有志之士便已明瞭,天下大亂之勢已無法阻擋。雖然世家之人看重自家利益,但是若是朝代替換,自家無人在各方勢力之中,待天下大定之後,也難以延續昔日榮光。
如此一來,各路諸侯皆有各地名仕紛紛則明主投效,從潁川暫時遷至冀州的荀氏也是其中之一。荀彧那是荀氏當代最為傑出的俊才之一,在朝廷宦官、外戚大亂之時,荀彧便已料定天下將會分崩。但是荀彧與其餘世家不同,雖然同樣看重自家利益,但是荀彧卻不想自己信仰的大漢朝如此崩塌。
“奉孝為何不聽彧勸說,仍是如此醺酒?”荀彧一把搶過借住他家郭嘉的酒壺,滿臉責備呵斥郭嘉。
此時已然及冠的郭嘉仍是一頭散發披在肩頭,俊俏的臉龐因烈酒些許殷紅,砸吧砸吧道:“文若把酒壺還吾!人生短暫,何苦來哉,當及時行樂是也!”郭嘉要晃晃的搶回酒壺,眯著眼小酌一口。
荀彧無奈的搖搖頭,跪坐到郭嘉身前輕聲說道:“奉孝可有想好,準備前往何處?”
郭嘉一愣,也知荀彧詢問何事。如今天下大亂,也是自己施展才華之時,不過情勢不甚明朗,郭嘉暫時也不知投效何人。郭嘉放下酒壺,端坐道荀彧面前緩緩道:“如今天下,諸侯眾多,文若可有想好投奔何人?”
“吾投奔何人?”原本詢問郭嘉的荀彧被郭嘉問得一愣,隨後端起憑几上的茶盞小抿一口道:“何人能重振漢室,彧便輔佐何人!”
“呵呵!”郭嘉輕輕一笑:“文若還是如此固執!”對於荀彧為何如此忠誠漢室,郭嘉百般不解。或許如此便是文若所謂的信仰吧,郭嘉如是想著。
“吾二人如今暫居冀州,原本韓馥乃是首選。然韓馥此人並無大才,又畏首畏尾,遲早會被如狼虎一般其他諸侯吞食。”郭嘉揉了揉些許酒醉的腦門接著說道:“至於袁紹,四世三公,名望頗高,料想投奔的人定然不少。此人雖易於猜忌,好謀而不能決,但名聲所在,拿下冀州乃是遲早之事,可以考慮。”
“不考慮其餘?”
“定然不能。”郭嘉搖了搖頭道:“北域鎮國公潛力十足。嘉年少時曾與潁川戲志才前往拜訪,鎮國公治軍嚴禁,北域官吏也稍有作奸犯科之人。民心更是難得!”回想起自己在五原遊玩,無意間說了些許項敖壞話差點被北域百姓唾沫淹死的場景,郭嘉全身一抖,些許顫慄。
荀彧略顯驚詫,居然能有讓郭嘉失態之人?看來昔日還真小瞧了此人。荀彧如此想著。項敖年少之時,在洛陽逗留不少時間,荀彧在蔡邕府上與項敖見過數次。不過當時項敖表現極為低調,荀彧也並未多看項敖。
“況且鎮國公在北域、幷州之地經營多年,頗有名望,不僅百姓,即便不少世家都被收拾得服服帖帖。”郭嘉神色之中些許讚許道:“待鎮國公返回北域,將幷州盡數收入掌中,不可不重視。”
“至於袁術,有野心無頭腦之貨,不談也罷!”郭嘉極為自信的談論著:“荊州牧劉表上任不久,看不出端倪。益州劉焉守陳有餘,攻取不足,也不可取。”
郭嘉拿起酒壺,猛地喝了一口,似乎極為解渴長長的舒了口氣接著道:“至於其餘諸侯,並無太多優劣之分,平庸而已。”
荀彧聽罷,淡淡點了點頭,有問道:“朝廷剛剛任命的兗州刺史曹操如何?還有荊州刺史孫堅又如何?”
郭嘉眉頭一皺,思討片刻道:“孫堅不過彈丸之地,在劉表壓制下,難有作為。至於曹操...”談及曹操,郭嘉莫名的朝著南面陳留方向看了看到:“有梟雄之姿,有雄主之象,奈何...”
“如何?”
“奈何曹操與鎮國公些許相仿,太過仁慈!”在郭嘉看來,最看好的莫過於曹操、項敖二人。但如今項敖對百姓太過仁慈,曹操似乎對皇室太過仁慈!不過這話郭嘉可不敢對著荀彧說出口,只能在心中想想。
“所見略同!”荀彧輕笑著點點頭道:“待彧安頓好家人,打算先去袁紹處看看。袁紹已遣人數次送來拜帖,畢竟也是四世三公之後,彧也不能太過驕縱。”
郭嘉聞言,點點頭,並未多說,心中卻是在暗自思討何去何從。
此時武關關隘之內,孫堅一臉糾結。一會興奮,一會驚懼,一會無奈。
“此乃傳國玉璽,既然主公有緣相遇,當有天命!”程普望著孫堅手中的玉璽,臉色興奮的說著:“如今天下大亂,不知董卓還能讓當今陛下存在多久。若是董卓果真謀逆,主公便可借勢而起,聽從天命,逐鹿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