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李儒彙報的城樓戰況,董卓臉色些許凝重。原本以為呂布效忠的是自己,不想呂布效忠的仍是漢庭。再想到被自己控制的漢獻帝劉協,董卓凝重的臉色放鬆下來。不論呂布如何,只要自己能夠把控好劉協,一切便能迎刃而解。董卓如是想著,臉上浮現淺淺的笑容。
“太師,轉移洛陽錢財、人口之事還得加快!”李儒念罷戰報,擔憂提議道:“若是僵持還好,若是聯軍僥倖,攻破城門,恐怕在酸棗觀望的袁紹等人也會趕來洛陽,爭奪戰功。”
董卓聞言,點點頭道:“文優所言極是。即刻下令本太師西涼直屬兵馬,加快抄滅世家一事。還有洛陽百萬百姓,讓樊稠統領西園兵馬加緊。”
李儒作揖,領命道:“太師放心,儒離去去辦。只是...”
“如何?”
“只是呂布一事!”李儒瞧了眼董卓,見其並未太過惱怒,便直言道:“呂候效忠乃是朝廷,待日後穩定長安之後,朝中仍有異心的大臣恐怕會聯絡呂候...”
董卓聞言,原本放鬆的眉頭再次緊皺,低頭沉思片刻道:“暫時不予理會,文優安排好西遷之事。至於吾兒一事,吾再思討思討。”
“諾!”李儒見董卓已將此事放在心上,便不再多說,作揖離去。
一旁的賈詡卻是泰然跪坐,品著手中從揚州之地送來的上品好茶。在董卓思討之時,賈詡腦海之中也是計策不斷,分析著各種可能。當得知呂布與自己主公之間情誼之後,賈詡便動起了心思。
如同呂布一般,勇武無雙,領兵也是強出一般人的將才,賈詡可不想放棄。況且自家主公如此看重,更不能讓呂布蒙塵於董卓之處。
“太師不必太過憂心呂候之事。”
沉思的董卓,被賈詡出言驚醒,好奇的轉頭朝著賈詡道:“文和有何看法?”
賈詡放下手中茶盞,淡然道:“既然項敖已當眾與呂候割袍斷義,太師便不必太過擔心呂候日後會與項敖苟且,需要防備的仍是朝中大臣。”
“而朝中大臣想要對太師出手,必然要先從御林軍及西園兵馬中打主意。而如今西園兵馬,部分已被項敖收編,剩餘大半仍在太師之手。”賈詡面色些許陰狠說道:“既然聯軍攻打如此之猛,太師為何要用自己精銳及難得的幷州鐵騎守城?”
董卓聞言微微一愣,隨即興奮不已道:“文和意思可是說用西園精銳及御林軍防守洛陽?”妙計啊!既然御林軍與西園兵馬不好處置,為何不送到前線送死?不僅能夠拖住聯軍攻城,更能除掉日後西遷的隱患麼?董卓心中歎服。
賈詡欣然點頭。看來董卓此人還不至於蠢到極致。賈詡如是想著。
“既然太師對呂候仍有些許疑慮,可遣全數西園兵馬及部分幷州兵馬收城。待太師撤離洛陽之時,再讓御林軍斷後,如此一來,抵達長安之後,還有何事可威脅到太師?”
然也,西涼兵馬不用說,肯定是效忠自己。呂布的幷州兵馬太多,威脅定然不小,設法消耗些許便可。至於威脅最大的御林軍與西園校尉兵馬,弄死便好!董卓越想越是興奮,起身來到賈詡身前,一把抓住賈詡雙手,激動道:“吾有文和,可抵千軍萬馬也!”
賈詡暗自雞皮疙瘩落一地,趕緊不著聲色的抽回自己雙手,作揖躬身道:“太師過譽!詡能為太師分憂,乃是詡福氣!”
“不過太師,還要遣人安撫御林軍及西園兵馬將士,待太師撤退之後,讓其能夠死守洛陽才行!至少要拖住聯軍一兩日!”
董卓又是一陣恍然。若是斷後的兵馬立馬投降,豈不是壯大追擊的聯軍麼?可是派誰好?董卓眉頭縮成一團,心中掠過麾下諸多將領。最後還是將目光投向賈詡。
賈詡一陣苦笑道:“太師,當初可說好,詡只坐鎮幕後!”
“文和呀!”董卓將跪坐的賈詡拉起來,鄭重道:“吾知曉文和不貪慕虛榮,但如今吾麾下善言不過文和與文優二人。文優此時又忙於西遷之事,若是文和坐觀不管不顧,讓吾日後如何向天下人交代文和立下何等功勞?”
威脅!赤果果的威脅!賈詡顯得一臉無奈想著,似乎極不情願。不過...
“既然太師如此信任,詡便接下如此差事!”賈詡苦笑著低下頭,應下此時。董卓聞言,哈哈大笑。不過低頭的賈詡卻是得意的嘴角一翹,不屑的瞟了眼董卓。
“如此,便勞煩文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