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劉備謀劃,公孫瓚定然不知曉。尤其發現劉備近段時間親近賬下士卒之後,公孫瓚更是對劉備大加讚揚。在公孫瓚看來,劉備是其部下,更是其同門,如此長進,公孫瓚更覺欣慰。
作為劉備重臣家將,關羽、張飛二人也是有樣學樣。關羽每日抱著春秋閱研,自然知曉為將之道。見得劉備如此,也是暗自讚歎。倒是張飛,原本喜歡大罵士卒,在劉備行為的影響之下,改變不少。
除開昔日剩餘數百仍然跟隨劉備平叛黃巾的涿郡鄉勇,劉備本無太多兵馬,關羽、張飛二人所領的兩三千兵馬都是公孫瓚讓劉備暫領。不過近段時間劉備帶領關羽、張飛二人的改變卻是收買到不少人心。若是此時劉備欲走,少說也得將近兩千之數的兵馬願意隨同。
劉備數人之中,關羽看似愚鈍,心思卻是極為細膩。劉備近日的改變,關羽看在眼中。至於為何劉備會如此,關羽不想去了解,作為臣下,也不能去了解。對於忠誠二字,剛直的關羽一旦認同,便會毫不猶豫堅持下去。至於張飛,更不用多說,本就魯莽的性子,此間事由的道道,張飛更是懶得去想,即便張飛並非愚蠢之人。
不過最為年少的田豫近些日子卻是憂心忡忡。
田豫此時不過年過十八,未得及冠,昔日跟隨劉備更是年少。原本田豫見得劉備乃是仁德之士,乃是當今難得的主上。但近段時間以來田豫發現的些許端倪,卻讓田豫心中些許驚懼。半月之前,劉備與簡雍談話被田豫無意間聽得些許,誰不是太過清楚,但聰慧的田豫卻將其中意思猜的有七八。
田豫未曾想到,如此看似忠厚仁德之人,竟在如今漢庭大廈將傾之時謀劃如此之深。謀劃也就罷了,畢竟田豫並非世家之人,祖上也未有朝中大臣,常年居住在北疆之地見得邊疆百姓苦難太多,對漢庭也無太多希望。但是田豫如何也想不通,為何劉備會設計公孫瓚。
在田豫看來,公孫瓚雖然些許殘暴,但那些都是針對前來進犯的遊牧民族。對於大漢百姓,甚至俯首稱臣的鮮卑、烏桓的政令都是極為寬鬆。即便沒能如同北域冠軍後一般人人平等,但是田豫也能理解公孫瓚為何如此。
劉備走投無路,前來投奔公孫瓚。公孫瓚不僅以禮相待,更是贈兵送糧,絲毫沒有表現出來要讓劉備入道公孫瓚麾下的打算。面對如此大恩,劉備為自己個人前途竟毫無愧疚之感,在公孫瓚賬下行那齷齪之事,田豫為之深深不齒。
任何勢力之首都有頭腦昏聵之時,此時便是麾下武將文臣諫言之時。然而讓田豫心驚的是,不僅簡雍慫恿,關羽、張飛二人更是如同絲毫未見一般,一同苟且。
如此行為,讓原本雄心勃勃的田豫心灰意冷。追隨如此之主,且不論能否有善果,只是心中愧疚都會讓田豫日日折磨,夜夜不寐。志向遠大的田豫定然不願自己日後乃是如此虛偽之人,兩日來天天思討著如何決策。
田豫也不是未曾想過直接告訴公孫瓚,但是田豫知曉自己人微言輕,公孫將軍能否信得過自己都是未知。若是信不過,將田豫之為告知劉備,田豫將會如何?田豫雖然自負些許才華,卻沒有信心能夠鬥得過如此腹黑的劉備。
讓田豫覺得慶幸的是,自己尚未及冠,並未來得及向劉備行拜主之禮。若是之前失誤拜主,諸事不得已為之,恐怕以田豫不願愧對良心心性,遲早要被逼瘋。如此一來,田豫暫且只得一條路可走,那便是藉故暫離劉備,待時機成熟之後,再回到公孫瓚帳下便可。
田豫也不是放不下權利之人,雖然已作出決定,但田豫仍是些許可惜數年自來的努力,如此毫無意義般付諸東流。
“玄德明公!豫家中只得老母親一人,如今老母親年過古稀,已無法自理。”田豫一刻也不想在劉備賬下多待,想清楚之後的第二日便拜訪劉備,藉故辭行。“故豫今日前來辭行!”
“吾大漢以孝治天下,百善孝為先!”劉備臉色極是不捨道:“阿豫才智不凡,即便年少,他日定也名揚天下。”
“阿豫回鄉以盡孝道,備也不能阻攔!”劉備言語之中無不是對田豫的看重,眼角甚至些許溼潤道:“待阿豫盡得孝道,還望阿豫書信一封,備定親自前來迎接阿豫歸來!”
望著如此真誠的劉備,田豫心中竟然突然生出不捨之意。即便劉備掩飾得再好,也不曾想田豫已是知曉劉備本性。回過神來的田豫,略微嘆氣道:“明公不必如此,天下能人凡幾,豫不過其中宵小,明公如此仁德,豫相信明公他日定能得有志之士投奔。”
劉備見田豫嘆氣,還以為田豫也是極為不捨自己,心中暗自欣喜,看來多作姿態還是不錯。
“能人雖多,但能夠視作知己的又有幾何?”劉備繼續表演者,略微低頭嘆氣,上前抓住田豫雙手搖頭道:“備能有緣識得阿豫,定要視為知己!還望阿豫盡孝之後,前來尋備才是!”
“如此,豫便先謝過明公看重!”雙手傳來劉備長臂的溫度,田豫突然感覺到極為厭惡,壓下心中惡心,隨意抽回自己雙手,並抬起作揖道:“待豫盡孝之後,定前往尋明公!”
田豫實在是不想再何劉備相談想去,便逶迤答應下來,以求能夠早些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