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於爭奪地盤的各路諸侯並未在意朝中被困的一應大儒,即便是長安城中,史上流傳下來的諸多典籍也未在意,如此一來倒是便宜了項敖。在項敖的授意之下,姜呂無所不用其極,用盡最大的努力將長安城中沒人注意的典籍悄然間運往幷州,交到暫時負責學院事宜的馬鈞所在的上黨之中。
被忽視的各地大儒,也被姜呂些許強迫的直接將人送往幷州。之前項敖一直都在準備學府也被幷州提上了日程。
待蔡邕知曉長安城內的大多典籍被項敖遣送回幷州之後,蔡邕也暫時放下了心中執拗,暫時不再理會如今已然不復存在的朝堂,打算專心研究史書。
“奉遠是否早就已有打算?”
蔡邕望著眼前自家女婿,深色不定。如今朝堂名存實亡,項敖卻先一步將漢庭收集如此多年的典籍偷渡回幷州,同時將在朝的大儒都想辦法弄了回來,不得不讓蔡邕多想。
項敖些許歉意道:“岳父大人請勿責怪。要說沒有打算肯定是不可能的。只是敖也未曾想過,朝廷變化如此之快。”
“若一統天下,能否將權利歸還漢室?”
項敖看了看仍舊些許執著的蔡邕,反問道:“岳父大人以為何為漢室?”
“劉家的天下,便是漢室!”蔡邕想也不想,鑑定的說道。
項敖長長的嘆了一口道:“那天下到底是劉家的,還是百姓的?”蔡邕聞言,神色一愣。博學多才的蔡邕怎麼會不明白百姓與君主之間的關係,可是大漢數百年來的榮耀,讓身為漢朝大儒的蔡邕短時間難以放下。
蔡邕楞了良久,心中掙扎許久,最後同樣長嘆一口氣道:“時也,命也!”
在項敖的勸說之下,蔡邕答應項敖,暫領上黨新開的大學學院院長,替項敖主持學院事物。至於原來的馬鈞,除了主持工部之外,兼任大學學院主薄(副院長),協助蔡邕處理學院事物。
至於被就回來的兵法大家皇甫嵩、朱儁及當朝名仕馬日磾、楊彪等人也被姜呂給擼了回來。甚至時常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鄭玄都被姜呂給綁回了幷州,讓一眾大儒悲憤不已。解決掉固執的蔡邕之後,學院一事便出現在了一眾大儒的眼前。
對於項敖的設想,皇甫嵩、馬日磾及從代郡趕回的盧植極為贊同,表示願意辭去官位,希望在老年之時見識見識項敖設想達成的結果。至於楊彪,雖然同樣佩服項敖,但是看重世家利益的楊彪以回家養老為藉口,希望項敖能夠放他離開。項敖也為阻攔,任憑他離去。
而看重名聲的名將朱儁,本就出身寒門。如今看來,大漢已然轟塌,想要功成名就的朱儁也看好項敖幷州的發展,便向項敖請命,希望能夠領兵作戰。對於朱儁的要求,項敖並未馬上同意,也為拒絕,畢竟項敖還不能摸清朱儁到底是如何作想。
讓項敖沒有想到的是,‘國家’概念的流傳,引來了諸多隱士的前來一探究竟。不僅有潁川司馬徽,就連項敖之前拜訪過的張臶(jian)都前來拜訪。尤其是張臶,直接找到項敖,要求項敖在學院之內給自己留下別院,研究經緯之學,作為交換,願意為項敖教導不多的學生。
如此一來,項敖便按照心中設想,將學院分別設立科目,專門研究文學、經濟、醫學、戰爭及墨家中的諸多學科。
項敖望著學院內不停奔走的學子與願意教授的名士或者大儒,心中滿是欣慰。按照如此規模發展,在等年餘,項敖便打算開始在幷州實施科考制度,用考究的方式選拔人才,不再透過世家舉薦。
只要科考制度成立,那世家的地位將會被項敖無形之中打壓下去。而從北域開始,一直施行的土地政策也被項敖一直貫徹,只要收歸公共的土地,只有租借一說,儘量杜絕土地買賣,以防有權有勢的人將土地再次兼併。
雖然實施得極為困難,但是項敖有信心。即便自己完成不了,項敖對自己的子孫輩也是充滿了信心。
“如此大一盤棋,主公還真敢下。”賈詡望著自己身前負手而立的項敖,輕聲感嘆。
項敖回頭輕笑道:“文和不是也敢參與其中麼?”
“有主公在前頂著,詡有何可怕的?”賈詡上前一步,與項敖平肩接著道:“主公可有想好,前來投奔的世家如何處置?”
項敖略微嘆了口氣道:“麻煩已是必然,但學問與土地不可再放手於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