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孝覺得如何?”
蒯良看著眼前的鄧羲,一臉鄭重。
鄧羲,南陽章陵人(今河南南陽西南)。原是劉表麾下,任治中,也是南陽大族。
鄧羲看了看蒯良,沉聲道:“子柔兄可想好了,果真要投降孫策?”
“識時務者為俊傑,如今南郡不保,劉備又沒有將重心放在荊北,南陽郡遲早也會成為孫策囊中之物。”蒯良說著,嘴角一翹,冷哼道:“況且劉備此人也並非仁義之輩。吾荊州世家誠心輔佐,想讓劉備在荊州站住腳跟。”
“卻不想劉備奪得益州之後,將荊州視作糞土。”蒯良說著,神色之中有些怒氣:“仲業將軍死得還不可惜麼?”
鄧羲沉著臉看了看文聘,將頭轉向蒯良身旁,與蒯良有七分相似的蒯越。
蒯良乃是蒯越族弟,襄陽中廬(今湖北襄陽西南)人,也是原本的荊州牧劉表的麾下。
蒯越是荊州南郡望族之一、蒯家的代表人物,年輕時頗具名望。
天下大亂之前,大將軍何進也因為聽聞他長於計略,於是聘請他作東曹掾。蒯越曾勸何進要先發制人,儘快把宦官殺掉,但何進猶豫不決。蒯越因而預料何進必會敗亡,於是便向何進申請出任為汝陽令。果不其然,何進最後為宦官所害, 蒯越卻轉危為安。
在荊州輔佐劉表之時,不僅諫言劉表自己訓練重兵,還提議劉表多用權謀之術,解決荊州境內的宗賊(以宗族、鄉里關係組成的武裝集團),讓荊州避免不少禍端。
“異度兄以為如何?”
蒯越沉著臉看了看鄧羲說道:“原本劉備乃是明主,不想也是一個只貪圖自己眼前利益的小人罷了。”
蒯越嘴角微翹,對著鄧羲作揖道:“子孝兄還是同從越之兄長的建議,為族中老小謀出路才是。”
鄧羲眉頭微皺,看了看身旁的一個老將,輕聲問道:“德珪將軍也覺如此?”
被稱作德珪的,乃是昔日劉備麾下江夏郡太守,蔡瑁。
此時的蔡瑁臉色非常難看,當初孫堅大軍突襲江夏,孫策之父孫堅可是死在自己手裡。
“呵呵!難道你們會覺得孫策會放過我?”蔡瑁微微苦笑,面色不善的說道:“若是投降曹操或者項敖都成,但是孫策,在下即便是想,恐怕也沒有機會。”
三人恍然,隨後面色同樣難看。
南郡和南陽的大軍雖然大多被李嚴掌控,但是南郡和南陽大軍之中不少將領都是蔡瑁的舊部,若向反了劉備,投靠孫策,還必須得得到蔡瑁的支援才行。
鄧羲眉頭微皺,看了看面色難看的蔡瑁,和神色不定的蒯良兄弟,心中有些不安。
“子柔兄,異度兄。”鄧羲對著蒯良兄弟作揖問道:“要不在下先找項敖和曹操探探口風?”
蒯良看了看蔡瑁,作揖點頭道:“那就辛苦子孝兄,速速遣人聯絡曹操和項敖。前兩日前線傳來情報,孫策恐怕等不及了。”
“子柔兄不必擔心。”蔡瑁輕笑勸解道:“李嚴自大,以為威逼江夏,便能讓孫策
撤軍。恐怕他還是小看了孫策水軍才是。”
“德珪將軍所言何意?”
蔡瑁不屑笑道:“李嚴手中幾乎全是步兵、騎兵,即便有些水軍,恐怕李嚴也指揮不來。”
“孫策若是將南郡南部盡數拿下,那襄陽自然岌岌可危。奪下襄陽之後,孫策再東西夾擊江夏,李嚴只有兵敗。”
蒯良和蒯越深以為然的點點頭,面色有些焦急的接過話道:“如此一來,那還得請子孝兄儘快聯絡曹操和項敖。”
“那是自然!”
隨後蒯良兄弟離開了鄧羲的住所,此時鄧羲住宅之中,只有蔡瑁一個客人。
“德珪將軍留下,恐怕是有話要說吧。”
蔡瑁沒有藏掖,直截了當說道:“那是自然。”
“孫策拿下荊北已是必然。在下與孫策卻有不共戴天之仇,自然不會投降孫策。”
鄧羲嘴角一翹,有些好奇問道:“那為何不隨大軍後撤道益州?”
“哼!益州劉備?即便有所為的臥龍諸葛輔佐又有何用?”蔡瑁不屑道:“雖然益州易守難攻,能夠給劉備充足的時間休養生息。可炎王項敖可是如此好相與的?”
“只要扼守漢中散關、南郡巫縣(今重慶市巫山縣一帶),劉備只有困死在益州之中。”
蔡瑁看了看又打算開口的鄧羲,輕笑道:“子孝兄可是還想問曹操與項敖?”
鄧羲一愣,然後點點頭。
“曹操確實也是梟雄,但如今的局勢對曹操來說,並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