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柔先生,如今當如何?”
蒯良看著與自己一般,同樣是昔日劉表沉下的文聘,眉頭蘆葦一皺,淡淡道:“孫策此時出兵江夏,便是看準主公暫時無暇東顧。主公命吾等便宜行事,或許另有他意。”
一身甲冑的文聘點了點頭,有些疑惑問道:“先生的意思是,主公志向並不在荊州?”
“荊州雖是兵家必爭之地,但也是四站之地。”蒯良眯著眼看著輿圖上的荊州,淡淡說道:“或許吾等是時候遷移族內子弟了。”
“舉族遷徙?”文聘微愣,驚疑問道:“先生的意思是主公隨時可能放棄荊州?”
蒯良沉著臉點了點頭,微微嘆了口氣:“文聘將軍,還是早早做些準備才是。不論主公是否要放棄荊州,日後荊州必然戰禍紛飛。先有孫策,後有曹操,說不定北方炎國項敖也會插足此地。”
文聘想了想,也覺如此。
“孫策大軍已從江夏出兵,先生看來,吾等如何不知軍防?”
蒯良想了想,反問文聘道:“將軍可有想法?”
“藉助雲夢澤之天險,暫時將孫策大軍抵擋在南郡之外。至於汝南...”
蒯良輕輕一笑道:“汝南不必著急,即便孫策想要收復荊州,恐怕暫時也不想與項敖接壤,只需派遣大軍稍作防備即可。”
“倒是長沙郡的方向,吾等還要留意才是。”
二人相視,帶著些許苦笑之意。
只過了兩日,孫策大軍便已經感到了江夏。
“敵軍統帥何人?”
“稟將軍,旗幟看來,似乎是吳國凌操和徐盛!”
凌操此人,文聘也聽說過。輕便有膽氣,早年跟隨孫策轉戰江東。每從征伐,常奮勇當先。駐守永平(今江蘇溧陽),平治山越,百姓威服,遷為破賊校尉。
徐盛也非等閒,劉表在世之時,徐盛便在江夏抗擊黃祖。荊州內亂之時,徐盛趁亂而起,將黃祖斬殺在江夏。
文聘看著廣闊的雲夢澤,眉頭微皺。
“吳國大軍到達何處了?”
“江夏兵馬已至竟陵(今湖北潛江以北一帶),長沙兵馬已達洞庭!”
“兩路齊進?”文聘低聲自語,隨後抬起頭來,朗聲道:“傳令!命雷薄部死守孱陵(縣城設在今湖北公安縣柴林街)。命李嚴部駐紮藍口聚,不得讓吳國大軍逆水而上。”
“諾!”
“傳令三軍,隨本將入江,隨時待命!”
“諾!”
整個南郡東南,在文聘的一聲令下,洶湧的動了起來。
而此時洞庭中,數千戰船在將領的指揮之下,緩緩移動,排兵佈陣。
洞庭湖,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納長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調絃四口來水,南和西接湘、資、沅、澧四水及汨羅江等小支流,由今岳陽市城陵磯注入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