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谷關以南,有陽人聚、廣成聚兩城。劉備大軍突襲大谷關時,自然是將兩個縣城攻佔下來。
而此時的劉備大軍,卻已經撤出陽人、廣成,留下兵力駐守著汝水以南的蠻中縣城(今汝陽市汝水南岸數十里)。
蠻中城南,緊靠荊州與司隸邊境,霍陽山。
“軍師,為何要放棄陽人、廣成?”
張飛非常不甘,沒能攻下大谷關不說,諸葛亮居然直接放棄已經到手的兩個城池,即便是蠻中留下的兵力也不是太多。關羽在旁雖然沒有說話,但是似乎對諸葛亮的決定也有些不滿。
諸葛亮一邊下達軍令佈置軍務,一邊輕笑著說道:“張將軍,如曹操將要與項敖決戰,吾軍要做的是儘量將項敖兵馬拖在洛陽,而不是攻打洛陽。”
“項敖勢大,吾等既然已經兵敗,為何不裝作全軍潰敗?”
“全軍潰敗?”張飛、關羽一愣,不知其解。
“對,潰敗!”諸葛亮自信輕笑道:“項敖既然要決戰,必然不會大軍出擊洛陽。吾軍若是潰敗,二位將軍以為炎軍是追還是不追?”
張飛、關羽聞言,皺著眉頭思討起來。
追吧,恐怕會影響官渡決戰;不追吧,讓敵人大軍一直在自己咽喉出晃盪,也難得安穩!關羽似乎相通了,有些興奮的說道:“軍師的意思是,佯裝潰逃,伏兵蠻中?若是徐庶遣大軍前來追擊,吾等便可大破之;若是不來追擊,吾軍就是徐庶大軍項上利刃,讓徐庶不敢輕易動彈?”
“然也!”諸葛亮篤定的笑著,繼續說道:“不僅如此,亮還有一計。若是徐庶大軍敢追來,亮必拿下大谷關!”
張飛雙眼一亮,神色興奮。若是能夠拿下大谷關,主公兵馬便能掌握主動,隨時兵臨洛陽,奪得天下之心。
諸葛亮心中不斷的算計著徐庶,而此時的徐庶卻仍在大谷關上。率領兵馬前來追擊的,卻是新晉的平南將軍司馬懿。徐庶可是將軍府的大將軍,臨戰封個平南將軍倒是沒什麼問題。
司馬懿高祖乃是漢安帝時徵西將軍,司馬鈞,文武雙全;而司馬鈞乃是司馬卬八世孫,司馬卬原本程姓,被項羽封為十八路諸侯王之一,殷王。
司馬懿雖自詡謀士,但是祖輩畢竟大多武將,司馬懿的武藝自然也是不凡。此次出兵追擊劉備大軍,司馬懿一換往日文士打扮,披甲上陣。將近八尺身長的司馬懿,自然不輸同行的太史慈。
“子義將軍,斥候來報,劉備大軍已經在蠻中城內駐紮。”司馬懿對著太史慈抱拳,帶著詢問的語氣說道:“不知子義將軍可有對敵之策?”
太史慈有些意外的看了看司馬懿。此次出兵追擊,司馬懿可是主將,再加上司馬懿年輕氣盛,太史慈完全沒有想到司馬懿會詢問自己的意見。
“仲達將軍說笑了!”太史慈輕輕一笑道:“讓末將率軍作戰,末將必定奮勇作戰。可是這對敵計策,末將倒是愛莫能助。”
原本太史慈對徐庶的安排還有些不悅,現在見到司馬懿如此給自己面子,太史慈意外的同時,也沒有打算多說。一是若有功勳,讓給司馬懿也無妨;二來嘛,主公的策略可是穩洛陽,先決戰。若是出了紕漏,自己也不會受太多牽連。
“不過末將倒是以為,穩妥為好。畢竟主公更多關注的是官渡,和官渡上的曹操。”雖然沒有打算掙攻,但是畢竟都是炎國臣子,太史慈還是出言提醒司馬懿。
司馬懿聞言,沉著臉點了點頭,同時看向太史慈的目光越發友善。
“子義將軍切莫謙虛。”司馬懿思討片刻說道:“子義將軍跟隨主公多年,立下功勳無數,懿不過剛剛及冠,隨軍之中,還得多多仰仗子義將軍扶照才是。”
“好說,好說!”太史慈輕笑抱拳。
“子義將軍對諸葛亮可瞭解?”
太史慈聞言,略微遲疑說道:“末將與諸葛亮倒是沒有大多糾葛,不過聽主公和大將軍談論過。此人算無遺策,不喜用險;功於心計,卻又不會急功近利。如今的劉備的勢力,大多都是諸葛亮獻計得來,乃是劉備最為倚重的謀士。”
“哦?”司馬懿有些不信的說道:“臥龍之稱,果真如此厲害?”
“能夠被劉備器宗,自然有其不凡之地。”太史慈看了看司馬懿不太相信的神色,沉著臉勸諫道:“將軍切莫小看了諸葛亮此人。末將跟隨主公征戰多年,雖然主公時常身先士卒,將自己置身險地,但是主公有一個習慣。”
“什麼習慣?”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不論是鮮卑,黃巾,還是袁紹,曹操,主公從未看輕過任何人。”
司馬懿聞言一愣,隨後恍然。轉身對著太史慈作揖深拜,誠懇道:“多謝子義將軍提點!”太史慈見司馬懿若有所悟,便輕輕一笑,抱拳回禮,沒有多言。
“報!”
司馬懿剛剛起身,斥候一聲大喝,便衝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