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十三年(公元202年)初春。
“著令幽州刺史盧植領護鮮卑中郎將,率平虜將軍史渙、輔國將軍耿武、虎牙將軍閔純,領炎國北軍,護我炎國北疆。”
“臣等領命!”
“著令項平領衛將軍,率典軍將軍韓浩、田豫、平寇將軍李竹,領炎國南軍,入境司隸,收復失地。”
“臣等領命!”
“京兆尹姜炎隨軍同行,入主洛陽。”
“臣領命!”
“著令冀州刺史高順為平東將軍,率建忠將軍公孫續、橫野將軍關靖、烈虎將軍嚴綱鎮守冀州,青州平原、兗州東郡,依黃河天險嚴防曹操北上。”
“臣等領命!”
“著令大校尉趙雲輔佐丞相府治理炎國。”
“臣等領命!”
“著令典軍將軍太史慈、白波中郎將徐晃、撫軍中郎將楊鳳、黑山中郎將張燕、振威中郎將高覽、建義中郎將管亥隨本王西進,收復三輔西隴之地。”
“臣等領命!”
一應軍令下達,項敖轉身看向已顯年邁的朱儁輕笑問道:“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朱儁聞言,先是一愣,隨後面色狂喜,興奮回到:“稟炎王,老臣上馬能追,下馬能殺!”
“哈哈哈...”項敖哈哈大笑朗聲道:“著令朱儁為中軍將軍,隨吾出征!”
“臣領命!”朱儁單膝跪地,朗聲接令。
項敖點點頭,輕笑著轉頭看向審配、崔琰、荀諶三人道:“正南先生、季珪先生、友若先生!此行出征,還得仰仗各位先生出謀劃策才是。”
“能為炎王效力,乃吾等福分!”
審配三人苦笑作答。冀州大戰之後,三人投降項敖勢力之下,一直都只被當作幕僚事於丞相府,出力不少卻一直沒有被丞相府重用。即使如此,每每項敖有重大決策之時,都會讓三人前來商議。
三人觀察項敖許久,也慢慢開始適應發現項敖施行的制度之下,對百姓和世家的好處。拋開各自世家利益不談,在三人看來,項敖勢力之中如今的政令,或許更能讓炎國經久不衰。不過在收復冀州之後的四五年之中,炎國太過和平了,讓三人難以找到建功立業的機會。
並不是說三人不善政令,只是根深蒂固的世家觀念,讓三人在五年的時間之內還未能完全轉變過來,也是項敖暫時不敢重用三人的根本原因。
修整三五年之後,炎國可謂兵強馬壯,糧草富足,是時候再次發兵,再舉一統天下的大舉。項敖的炎國雖然強大,但是坐擁中原的曹操也非易於之輩。
徐庶暗度陳倉進入北海國與孔融聯絡上之後,便在曹操不知不覺之間將青州大部都拿了下來。而發兵東郡的黃巾軍也只佔據了白馬(今滑縣東北)、濮陽一帶,黃河以北被曹操作為重中之重嚴密防備,沒有給張燕、管亥二人任何可乘之機。
項敖清醒過後,便主動書信曹操,打算用青州北海國、東萊郡與曹操換下東郡剩餘地界。
東郡北部乃是曹操要地,曹操一直死守著東郡北部不放,就是想在項敖的領地之中插入釘子,讓項敖不敢安心發展。北海國,東萊郡與兗州、徐州之間雖然有眾多山脈阻隔,但也讓曹操一直感覺如芒在背,整日心驚膽戰。即便曹操如何不願放棄東郡北部,在郭嘉的建議之下,曹操還是同意了與項敖互換領地。畢竟此時還不是與項敖決戰的時候。
如此一來,項敖與曹操便默契的劃濟水而治。項敖佔據兗州東郡、青州平原郡、樂安國北部;曹操佔據兗州除東郡之外所有地界以及青州濟水以南大部。只是來不及收復的青州數十萬黃巾餘孽讓項敖心疼不已,只有送給曹操,眼睜睜看著曹操繼續壯大。
兩年之內,各路王侯並沒有太大的動作,似乎都在休養生息,等待時機。
倒是劉備借曹操之勢,與荊州劉表達成了聯盟。劉表不僅將南陽地界內的大軍盡數撤離,還給不停給劉備送兵送糧,唯一的要求就是讓劉備死守南陽郡,不得讓曹操西進半分。至於打著為父報仇旗幟的孫策,在江夏與黃祖互有往來,打得不亦樂乎。
整頓好內政的項敖,讓炎國開始不停轉動起來,對三輔,隴西之地的馬騰勢力動起了心思。
項敖親自率西軍,帶著一萬白馬義從,五千重甲騎兵和五千羽殺騎兵,五萬西軍精銳,加上後勤各路兵馬,整整十萬精銳,兵法涼州。不僅帶著不少新投的將領,闢如太史慈、徐晃、楊鳳、張燕、高覽、管亥等,還帶上羽殺統領典韋,大將徐庶。
參軍更是不少,有審配、崔琰、荀諶不說,同時任命龐統為此行西征的隨軍軍師,一路之上替項敖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