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國真定縣城(今河北石家莊一帶),淳于瓊滿臉疲憊。高順大軍不僅兵馬眾多,最為精銳的陷陣營攻城略地之能,更是讓淳于瓊束手無策。
上曲陽被攻下之後,淳于瓊只得領著大軍,回退到中山國、常山國交界之處,將大軍分別安置在真定城,下曲陽之中(今河北晉縣),打算在新市、毋極兩縣(今河北無極縣一帶)之間與高順對陣。高順大軍雖然佔據了上曲陽,但是想要進入冀州腹地,必須得橫跨泒水(今河北省中部大沙河)和滋水(今河北省行唐縣境內)。
而新市、毋極兩縣,便處在泒水與滋水之間,進可攻、退可守,再加上真定、下曲陽兩個大城的支援,淳于瓊有信心將高順大軍抵擋在中山國北部,不得寸進。至於常山國西臨幷州,但是延綿的太行山脈卻成了天然的屏障,只要能夠守住上艾縣城(今山西省陽泉市東北平定縣)及滹沱河,幷州大軍想要從西面進入常山國,難比登天。
上艾城在太行山脈之中,易守難攻,往東百餘里,便是太行山脈向東的重要關隘之一井陘(今河北井陘xíng縣),井陘素有“太行八陘之第五陘,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稱乃冀通衢要衝,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淳于瓊是袁紹麾下大將,自然知曉井陘的重要性,便遣斥候八百里急書,希望袁紹能夠曾兵。袁紹雖然不擅長軍事,但是井陘的重要,袁紹在兵書之中也有了解。便遣自己麾下大將文丑,前往井陘,協助淳于瓊協防井陘。同時任命逢紀為鎮北將軍,領大軍駐紮在安熹、蠡吾(今河北定縣至蠡縣一帶),以中山國治所盧奴(河北定縣)為據點,協防高順的同時,與自己所在的高陽城(今河北高陽城以東數十里)形成犄角之勢,抵禦幷州大軍。
幷州大軍盡出,項敖自己也沒有閒著,領著已經處理完畢幽州軍務的徐庶,從太原發兵,打起了上艾的主意。
上艾、井陘一線易守難攻,也是袁紹佈置的防線之中最薄弱的地方。不過即便薄弱,天下雄關的名聲可不是如此簡單。
徐庶看了輿圖良久,似乎不是太主張攻打上艾,建議道:“主公,攻打上艾確實是突破袁紹防線最佳城池,可是上艾處在群山之間,南北更有河流相隔,要攻打上艾,恐怕損失不小。”
項敖聞言,點點頭說道:“確實如此,但是相比讓文和所領的中軍與袁紹大軍決戰,偷襲上艾的損失要少太多。再說,若是能夠攻下上艾,佔據常山,吾幷州大軍的糧草、甲冑,便可由沽縣、上艾直接送入冀州腹地,不需在繞道雁門、代郡,減少了消耗不說,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拿下冀州。”
徐庶多次領軍征討,在項敖的培養之下,徐庶已經有一代名將的氣勢。即便是盧植、蔡邕等人見到徐庶,也沒有往日注視晚輩的姿態。
徐庶對項敖的策略深以為然的點點頭,只是此次攻打上艾的盡是項敖麾下的精銳,若是損失太大,得不償失。攻打上艾,項敖只帶了自己麾
下的五千羽殺營,和卸下馬匹的三千精銳弓兵。
三千弓兵還好說,以項敖重點培養弓兵來的精銳程度來說,卸馬之後,穿越山林也是親而一舉之事。可是羽殺營就麻煩了,羽殺營近乎全是重騎兵,且不論馬匹難於穿梭在群山之中,即便是羽殺營滿身的甲冑運輸也不簡單。不過幸好馬鈞一直都沒有停止生產和最佳化運輸用的戰車,才讓項敖敢領著五千重甲騎兵穿越深山老林突襲上艾。
“主公,末將有事相求!”
“哦?何事,說來聽聽!?”徐庶是跟隨項敖最久的人之人,今日還是徐庶第一次求項敖。
徐庶顯得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皮道:“也不是太過重要之事,若是末將還有領兵作戰之時,能不能讓馬工丞多配給點流馬木車?”
“為何?”
“流馬木車太神奇了,若是每次征戰都能夠用,大軍的機動性好強上好幾份,不論突襲還是奔襲,可都是神器!”
項敖聞言,哈哈大笑道:“哈哈,元直所言不假!不過想要超額配給,元直可要多立功勳才是。除非生死關頭,流馬木車不可能大規模配給,暫時只能給戰鬥力最強的兵馬使用。”
徐庶聞言,表示瞭解的點點頭,轉頭從帳簾的縫隙再次看了看帳外一排排的流馬木車,眼神之中盡是對流馬木車的嚮往。
收回心緒,徐庶理了理心中的想法,對著項敖抱拳繼續說道:“主公,若是要偷襲上艾,最好能夠讓沽縣守衛配合一下。”
“如何配合?”
徐庶來到輿圖之前,指向上艾城周邊的山巒繼續道:“上艾城周邊多山,各個山頭都有袁紹斥候把守。不僅如此,每過一炷香的時間,各個山頭都會舉旗揮舞,示意仍舊是自己兵馬,並非敵軍。”
“淳于瓊此人也是了得,末將觀摩將近半日,都沒有發現每次揮舞的相通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