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宮裡的那個不也是周家的姑娘嗎?”
有人露出曖昧的笑容來,“聽說啊,那宮裡的就是蕭家長子的遺孀呢,也就是蕭世子的母親。”
“難道……”
雖然誰都沒說出那句話來,可意思人人都明白了。
這樣的八卦,這樣的隱秘陰私,流傳的尤其的快,根本不用推波助瀾,民眾自己就恨不能傳到天上去。
皇帝當然聽說了這個流言,於是府衙出動了,酒樓,茶樓裡的人抓了一波又一波,把個京城大牢原本空曠的牢房弄了個人滿為患。
總算,輿論是壓下去了些。
可明面不敢說,私底下更是暗潮洶湧了。
如果這個事情是假的,為什麼皇帝要生氣?他不是仁君,不是明君麼?
從前如果不是罪大惡極的罪犯,那可都是從輕發落的,這回大家不過是議論兩句,以前又不是沒有議論過,不過是沒拿到檯面來說罷了。
這回拿到檯面上來說了,就生這樣大的氣,裡頭就是有不可告人的原因吧!
皇帝聽了錦衣衛的稟報,面色陰沉的能夠滴出水來。
太子去御書房見皇帝的時候,看到的就是皇帝陰沉的臉。
見太子過來,崔海連忙走了過去,“殿下。”崔海笑吟吟的行禮。
太子面帶微笑的朝崔海頷首,進了大殿,皇帝正撫著額頭。
“兒臣拜見父皇。”太子給皇帝見禮。
皇帝放下手中錦衣衛呈上來的摺子,道,“起來吧,坐。”
太子謝過,在小太監端來的錦凳上坐下,聽皇帝問道,
“你這麼晚過來,是有什麼話有和朕說?”
自從太子不被皇帝待見,太子妃又去皇覺寺修行,除非必要,鮮少會主動求見皇帝。
太子雙目微垂,半響才道,
“是關於外頭的流言,兒臣本不該這麼晚還來打擾父皇,然而,外頭的傳言……兒臣不想父皇如此的煩憂下去。”
太子很小的時候就被封為太子,一直以來,他都以為自己是父皇最愛的孩子。
哪怕父皇和母后感情單薄,但對他從未冷落。
不論哪一個弟弟妹妹,都沒有他得的那份寵愛更多。
這種情況,不知什麼時候變了。
也可能是瑜貴妃進宮後,那個時候長公主姑母時常帶著那個美得不像話的孫兒進宮,因為生得好,所以人人都愛的不行。
他其實也是很喜歡的,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他比那孩子大了不少,又是叔叔輩的,自然願意寵愛著。
可是後來,母親身體不好,臥床不起,他日夜在病榻前守候著,親眼看著母后整個人頹敗下去,彷彿失去養分的花朵,枯萎了。
母后性情溫和,一輩子不爭不搶,哪怕父皇寵愛瑜貴妃,她也不急不躁。
只是,在那個淒冷的夜晚,母親彷彿瘋了一般,他後來想,那大概是迴光返照吧。
母后又哭有笑,又笑又罵,她把這一輩子的委屈都給罵了出來,她罵天罵地,罵外祖家,罵父皇冷心冷情,毫無夫妻之情。
她罵瑜貴妃,不知廉恥,勾搭丈夫的舅舅,生下野種。
那個時候,太子都忘記自己是多大了,他驚呆了。
他不是傻小子,他也曾聽說過,只是聽說,並沒人敢在他面前說。
他看著溫和的母親,面容扭曲的咒罵著瑜貴妃還有那個他曾經愛的不行的小男孩。
那天,他明白了,父皇為什麼喜歡那個小男孩,不是因為他是長公主姑母的孫兒,而是因為,他是他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