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憨態(下)
姜氏連夜看帳本。
徐嗣諄半夜起來見她還在燈下忙活,勸她:“早點歇了吧!現在離三月三還有大半個月,時間還早。”說著,拿了搭在一旁的皮襖給她披上,“一口吃不成胖子。有些事,要慢慢來。”
姜氏朝他感激地笑了笑,攏了攏衣襟:“相公別管我了,先去睡吧!我把這點看也去歇了!”根本沒有要歇下的意思。
徐嗣諄就要合她的帳本:“一起去歇了!”
姜氏忙搶了帳本:“相公,你就別管我了!”語氣帶著些許的不悅。
徐嗣諄一愣。
姜氏驚覺自己說話太生硬,忙笑著解釋:“婆婆既然把這件事交給了我,我怎麼也要把這件辦妥才是。現在離三月三雖然還有大半個月,可查往年三月三的費用,宴請的帳目,請了哪些人,是怎麼操辦的……這一樁樁,一件件的,哪一樣不要花功夫人。”她說著,不由苦笑,“相公覺得時間還早,我怎麼覺得不夠用啊!”
徐嗣諄剛接手家裡的庶務時也有這種感覺。
他立刻釋懷。
“要不,把宋媽媽叫來問問?”
當初,他就是叫得白總管。
“宋媽媽是母親身邊的人,我們怎麼能隨便使喚。”姜氏搖頭,“相公也別擔心,我在家裡的時候也跟娘學過管帳,何況母親把帳冊交給了我,我身邊還有一個袁寶柱家的……這不過是剛接手,有些不熟悉,等熟悉了就好了。”
徐嗣諄知道妻子聰明伶俐,既然這樣說,肯定有幾分把握,想到明天一大早還要和盧長貴碰面,他打了一個吹欠,先去睡了。
姜氏把家裡宴請的方式在腦子裡過了一遍,叫了寶珠給她磨墨,寫了一個三月三的章程。等擱筆的時候,天色已經發白。
她揉了揉有些發酸的脖子,把寫的東西重新看了一遍,覺得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叫了袁寶柱家裡的進來:“你再幫我看看。要是也覺得行,我拿給婆婆去。”
按照舊例擬出了宴請的名單,每席的費用,宴請的菜餚,需要服侍的丫鬟、媳婦子、婆子的數量……甚至是戲子的賞錢,都一一考慮到了,比起從前在家裡跟著姜太太學管家的時候,用心了數倍。
“四少奶奶真是長大了!”袁寶柱家的感嘆,“奴婢實在是挑不出什麼毛病來!”她指了其中寫著的“花舫十二艘”笑道,“四少奶奶是想把聽戲和宴請的地方挪到碧漪湖上去吧?只是太夫人、黃夫人年紀都大了,受不了這船的顛簸?您看,要不要換個地方?”
姜氏的確有這意思。
她小時候曾隨父親去江南,坐在花舫裡垂釣,船孃們拿了垂釣起來的魚做菜,喝上兩盅小酒,看湖上的風光,如神仙般的光景,在她記憶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不,把船固定在一個地方?”姜氏想到火燒赤壁裡的周瑜,“這樣一來,既可以把宴席移到湖上,又不至於顛簸!”
“原來四少奶奶早有對策。”袁寶柱家的暗暗地捧著姜氏,“是奴婢多心了。”
“我也是剛剛想到!”姜氏和她為宴請的事又說了幾句,叫小丫鬟進來服侍梳洗,就要往十一娘去處。
袁寶柱家的攔她:“四少奶奶好歹合合眼,這樣熬著可不行!”
“我去去就來。”姜氏暗暗有些擔心,“要是婆婆覺得不好,這宴請恐怕要重新安排……”說到這裡,她苦笑起來,“還有忙的時候。”
這時她才深深地體會到婆婆和媳婦之間的差距。
你想當家,也要看婆婆給不給家你當。
姜氏想到這裡,嘆了口氣,帶著寶珠去了正院。
西次間擺著七、八個箱籠,十一娘和英娘姑侄倆個笑盈盈並肩而立,正那裡挑選衣裳料子。
姜氏上前行了禮,十一娘招呼她到臨窗的炕上坐
看見姜氏,十一娘招了她到臨窗的大炕上坐下,笑著吩咐英娘:“我記得還有兩匹白色焦布,你一併找了出來。我們到時候做半臂穿。”
姜氏聽了笑著應道:“母親是在準備做夏裝的料子嗎?”
“是啊!”十一娘接過小丫鬟端過來的茶,笑道,“馬上要入夏了,又閒著無事,和你大表妹做幾件新式衣裳穿。”又道,“庭哥兒的夏裳準備好了沒有?我這裡還有兩匹廣東那邊進貢的細葛,你拿去給孩子做兩件小衣裳吧!”
“多謝母親了!”廣東進貢的細葛輕薄透氣,做夏衣最好不好。只因都是貢品,市面上很少見到。十分珍貴。姜氏給十一娘道謝,那邊英娘已笑著拿了兩匹薑黃色的細葛過來。
姜氏讓寶珠收下,見英娘穿了件豆綠色的夾衫,粉紅繡梅花的八幅湘裙,只在耳朵上墜了小小的珍珠耳塞,清秀可愛,笑道:“妹妹從江南來,今年蘇州還流行八幅湘裙嗎?”
英娘笑道:“這些我倒不十分懂。這是我箱籠的衣飾,姑母見我穿了白色的挑線裙子,讓我找條粉色的裙子出來……”她說著,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裙子,笑道,“我就找了件出來。”
兩人笑著說了幾句話,姜氏把連夜寫出來的章程拿了出來。
十一娘細細地看了一會,掩卷而笑:“不錯,不錯。把宴席開到碧漪湖上,的確是個好主意。你能想到把家裡的花舫全部用鐵鏈了連起來作設宴之用,十分難得。”她把子東西留了下來,喊了琥珀,“你去跟些管事的媽媽說,明一早都到花廳,我有事吩咐。”
琥珀笑著應聲退下。
姜氏臉色微紅,神色顯得有些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