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郡主年幼,對大魏歷史,知之不詳,情有可原。我們這些老傢伙,可以提供史料,以郡主之見,該如何整理撰寫呢。”
顧傾城看了一眼皇帝。
皇帝一臉寵溺,溫言道:
“傾城,你對大魏歷史,知道不多,也無所謂,為了給後世子孫,留下大魏的事蹟,儘可暢所欲言。你當日在太學,不是也直抒胸臆嗎?”
眾人也一副期待的看著顧傾城。
顧傾城微微點頭,遂從容道:
“縱觀歷朝歷代,國史確是無窮無盡的寶藏。讀史可鑑今,可窺治天下之道。
撰寫國史,讓後輩子孫,以史為鏡,知往鑑今,自強不息。
傾城淺見,顧名思義國史,當以事實為依據,系統梳理,記錄國家大事,民俗風情。
既要弘揚國家功績成就,又要客觀嚴謹,不事浮誇。
文章之材,國史之任也。
修纂國史,實錄本朝歷史,又不能刻板於傳統的記誦。
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於事變而懷其舊俗者也。
風以動之,教以化之。身為國史,躬覽載籍,必廣記而備言之。
國史應該是生動的教材,有血有肉,有思想,有靈魂,有精神,有推到力。
好的國史,不僅讓後世子孫知道朝代軌跡,祖輩們的軼事,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於國家危亡時刻,又能喚醒國魂,發聾振聵,禦敵救國,喚醒子孫們熱血。
這樣既有歷史依據,又有正面教育,弘揚民族精神的國史。
傾城覺得,那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國史。”
顧傾城道完,看看眾人,又謙遜道:
“傾城的謬論,難登大雅之堂,讓陛下和諸位大人,諸位博士見笑了。”
眾人紛紛頷首。
“言簡意賅。”
“一針見血。”
“語出驚人。”
方才那位老博士,終於捋須頷首含笑道:
“好!妙語連珠,郡主果然是巾幗不讓鬚眉!”
拓跋燾也頷首,滿意道:
“傾城一個年輕女子,都知道國史的真正涵義。
不像某些人,一味的挖掘別人的隱秘,誇大其詞,危言聳聽,譁眾取寵。
那樣的國史,只會令後輩子孫蒙羞,成為無德之人津津樂道的笑料,怎會有正面的教育意義!”
“陛下言之有理……”
眾人皆躬身揖禮。
顧傾城看著皇帝,想想天牢裡的李雙兒,臉色越來越憂急。
不得不向皇帝打眼色。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飄渺傾城》,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