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計財趕著他的老牛車走了五里路,到了一個名叫五壩坪的村子裡。
他邊走邊找陰涼,發現在彎彎曲曲的街道上有一處稍微寬敞點的地方,旁邊有一棵老榆樹,樹下有一片陰涼。他就將牛拉在這棵大樹旁,把牛車停在大樹陰涼底下,將牛韁繩解下來在這棵大樹幹上繞了好幾圈,繫了個疙瘩,把牛拴好。然後轉身把頭上那頂破草帽摘下來,攥在手上使勁搖晃著扇著涼風。
他隨後又探頭四處張望了一下,隨即就把那頂破草帽扔到牛車上,雙手叉腰挺起肚子,就像一隻兩腳挺地直立起來的蛐蛐一樣,吆喝起來:“春陽的好瓜啊!又甜、又沙、又水,快來買哪!……不好不要錢,數量有限,來晚了就沒了!”
吆喝完了就蹲在大樹底下,就像一個在湖邊釣魚的漁夫一樣,將魚線拋下去之後就等著魚兒上鉤,然後就蹲在一旁,在汗衫口袋裡掏出他的順風牌香菸抽出了一支,有滋有味地抽了起來。
一會兒,村裡人男女老少,陸陸續續,溜達著走了過來,站在這輛牛車旁圍攏著這車西瓜觀望起來。
有個中年男人就問道:“你這西瓜怎麼樣,甜不甜?”
王計財搭口就說:“哥們,不甜不要錢!來一個嗎?”
其實這王計財心裡也沒底,他也沒有切開啃過一口,怎能知道這瓜就甜呢?
然而,這就是王計財的“生意經”了。王計財想:“不論貨好貨壞,喊得口氣一定要硬一些,底氣足一些,要營造好這一個氣場,讓買貨的人們相信你。”
王計財蹲在那裡,一邊抽菸一邊揣摩著買瓜人的心理活動。他要給消費者一瞬間的決策心理上造成一種確信心理狀態。
因為買貨的人不僅要看你的貨還要觀察你的表情神態,看看是否在說假話?
因而就有人把話喊得硬硬的,氣場撐得圓圓的。
越是不好的貨越需要鼓得底氣足,喊的調門高。
這王計財曾聽一位文化人說過一句列寧的話,列寧說:“在市場上叫賣得最響的人,往往是想把最糟糕的貨物推銷出去的商販。”
王計財就將這句話顛倒過來用,他想:“既然列寧都這樣說,這就說明,只要叫得響,最糟糕的貨也能推銷出去,何況我這貨還不至於糟糕,只要叫得響,再加上個底氣足,這貨就能銷得好。”
果然,有人開始掏腰包買瓜了。生意人很講究每日的第一筆買賣,他們把此叫做“開張”。這生意只要一開張,買貨的人接連不斷就來了,生意就“火”起來了。
又有一個漢子走了過來,背後跟著一個娘們,這娘們還牽著一個光屁股的男娃,那娃娃渾身沾滿了泥土,估計剛剛和小夥伴們玩了泥仗,用一隻沾滿泥土的小手抓著他媽媽的一隻手。
這位漢子的娘們長得胖乎乎、圓滾滾的,兩瓣渾圓的大屁股一扭、一扭地跟在漢子身後一路從大街上走來。
街道兩旁房簷底下蹲滿了午後乘涼的人們。
這娘們性格滑稽,舉止神態不太穩重,常常油腔滑調,做鬼臉、賣萌、煽情。
特別是她家男人領著她,給她買什麼好吃的或好穿的,路過人多的地方時,就更是妖里妖氣、擠眉弄眼,吐舌頭、做鬼臉。
今天中午,當王計財一嗓子“賣西瓜”的吆喝聲傳到她家屋子時,她便嬉皮笑臉鼓動她男人帶她去瓜攤上買西瓜去。
於是她就牽著她的光屁股小男孩,跟在她家男人身後來到了大街上。
當她從人群邊上走過時,看到街道兩旁房簷底下蹲滿了漢子們,她便在她家男人背後開始扭腰擺屁股,擠眉弄眼,吐舌頭、做鬼臉、賣萌……。
房簷底下的漢子們爆發出一陣陣的鬨笑聲,有的人打起了口哨。有的乾脆檢起街邊上的小石子向她投擲而去。
漢子在前面走著,知道又是他老婆在後面出洋相,因習以為常,也不回頭觀望。
一個莊稼漢子,能擁有這麼一位活潑賣萌的老婆,就像一大碗苦藥裡泡著幾顆大紅棗。這日子雖然貧苦,心裡也有幾分甜味。
而這股子甜味就透過臉上的毛細血管在漢子的臉膛上紅紅地洋溢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