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相是說後續吧?”
“是也,陛下,微臣斗膽認為,如果有些事情危機重重,不如一開始就不做。”
馮去疾說道,“畢竟,不做,就不會出錯,也不會有什麼損失。陛下仁德之君,大秦疆域囊括天下,四海之內,已經都是陛下的。”
“昔日父皇想要一統六國之前,你們也是這麼規勸父皇的嗎?”
嬴高笑問道,“朕,略有耳聞。”
噝……
聽到嬴高的話,馮去疾臉色一變,一時語塞。
這話倒是沒錯,雖然,老秦權貴們是嬴政滅秦最強的依仗,老秦的軍隊才是大秦能橫掃諸侯的利器。
但……
馮去疾這些人,在一開始的時候,對嬴政步伐這麼快的橫掃吞併六國,也是持有不少反對意見的。
他們的反對意見很現實!
先祖們是一口一口把天下打下來,然後消化下去的。
始皇帝嬴政,這麼快節奏的要把所有的地方全都奪過來,這新的國土和臣民,如果消化同化起來,會增加太多倍的壓力和風險。
太著急了,不划算,且不安全!
但,嬴政卻是非做不可!
他就是要一口氣做成古往今來,無任何人能做到的事情,就是要把所有的目極的地方,華夏文明所波及同化的地方,都給打下來!
他!
要囊括寰宇,創千古未有之功績!
這也符合老秦的利益,但,卻不完全符合。
因為老秦雖然也想著能和嬴政一起得到天下,但如果這天下不能被老秦同時吸收控制,那無疑是不妥當的。
所以,嬴政一統六國之後,因為新的國土太多,半舊半新的國土還沒有被同化掉,這就導致了一個比較極端的情況。
那就是,朝廷關中用的全都是關中權貴子弟來當官,但地方上,實行郡縣制,大把大把的,都是地方的官吏。
中央集權,把天下大權全都收繳中央,老秦貴族與皇帝同治天下,但對地方的控制,因為官員出身與身份的問題,必然有限。
所以,中央拼了命的收繳大權,但一旦中央自己出現失控,那一條條本來勒緊的繩子,猝然被斷掉,就導致了另外一個極端情況的出現。
朝廷控制達不到了,地方權力出現太多的真空,瞬間混亂,出現地方勢力勾結養成,與中央作對為敵的情況。
這,就是大戰略的不夠完美,出現戰略漏洞,使得政治格局出現了利益陣營分化,而導致的必然結果。
根本性的原因,也確實是嬴政太著急了,他釀成這個結果後,也只能靠著更重用老秦權貴管控朝廷,維繫對地方的強壓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