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應該在中旬的應酬,突然提前至今天晚上怎麼辦?
而且應酬還很重要,涉及到溯回的擴張之路,如何在短時間內安排好一場優質的飯局呢?
首先是確定吃飯的地點。
這個要根據主賓的籍貫來安排。
什麼意思呢?
假如主賓祖籍湘南,那就去湘菜館。
如果主賓祖籍川渝,那就去川菜館。
當然還會有這樣一種情況,在川渝出生,但是在廣州長大。
就像co姐那樣,不熟悉的人一時間很難判斷她的口味。
答案是去粵菜館,因為能吃川菜的一定能吃粵菜,但是能吃粵菜不一定能吃川菜。
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原則:
如果能提前瞭解到主賓的口味,那是最好了;
如果瞭解不到,那就看主賓的籍貫;
如果籍貫也不好判斷,那就以清淡鮮美為主,因為這樣所有人都能吃。
這也是「鮮」為主的淮揚菜,為什麼會成為國宴菜系的原因之一。
好在鄭文龍本身就是粵東人,不管從什麼角度都應該選擇粵菜,所以陳著毫不猶豫預約了利苑酒樓的包廂。
吃的定好了,喝的也沒什麼問題。
公司儲藏室還有好幾箱茅臺酒和中華煙呢,這是去年元旦的時候,陳著特意買來放著的,就是擔心有應酬,飯店裡的茅臺不夠正宗。
接下來就是關於「禮」了。
中國是禮儀之邦,哪怕串個門都不好空手,更何況請人辦事呢,禮物是堅決不能少的。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糟粕,是封建主義的陋習,是利益交往的開始,是滋生**的搖床。
這些觀點可能都有道理,但是我們既然生活在這個環境裡,要不順從,要不抵制。
對應的結果,要不出眾,要不出局。
陳著當然不想做出局的那個人,所以他精心準備了禮物。
他先來到萬逹在廣州的分公司,再次和王有慶開口借車借司機。
陳著倒不是為了接人,鄭文龍那個級別肯定有專職司機和公務車,陳著是為了給自己存放禮物。
普通人給領導送禮:
把禮物拎在手上,在飯局上見到領導,客氣的說道:「領導,這是XXX,也不知道您喜不喜歡,給您帶了一點—”
陳著給一定級別的領導送禮:
先把禮物存放在自己車上,看似「空手」赴宴。
但是吃到一半的時候,找個理由出去結賬,然後把自己車裡的禮物,悄悄轉移到領導車上。
飯局結束和領導握手告別時,悄聲說道:
:「一點土特產,已經放您車上了———”
這兩種方式,只要領導腦袋正常一點,肯定更喜歡第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