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董拿這麼貴重的禮物做什麼?”
陳培松說的“貴重”,是指那根看著品相就很好的長白山雪參。
至於保溫杯,他倒是沒有那麼的在意。
“朋友送了好幾根,這種東西反而不能多食用,正好咱們兩家人吃飯,我就帶了一盒過來,不過吃之前最好去找中醫把個脈,看看適不適合……”
宋作民也是個應酬場合的老江湖了,他就藉著“如何吃補品”這個很小的話題,滔滔不絕展開了敘述。
偶爾還講兩個朋友因為亂吃補品,導致身體越來越差的故事。
然後呢,從“補品”慢慢擴大到“醫藥保健”這個板塊,又從“保健”拓寬到“國內外醫學發展趨勢”,包廂裡連半秒鐘都沒有冷場下來。
“由點到面”這種談話方式,在應酬中是一種很有效的熱場辦法,尤其對於不太熟悉的幾個人來說。
不過這對使用者要求挺高的,既需要朗朗上口的自信,也需要有社會閱歷的累積,最後還需要對行業現象的思考。
為什麼有些酒局到了最後,大家都會只聽一個人講話,除了對方本身地位不低以外,豐富的閱歷還有深邃的思想,都是形成他(她)個人魅力的一種方式。
包廂裡陳培松和陳著也都有這種能力,不過既然老陳在場,陳著就不出這個風頭回應了。
陳培松久處基層,他看問題有另外一些視角,而且很有生活氣息,很好的補充了宋作民的一些觀點。
所以老陳沒說兩句話,宋作民就意識到這人不簡單了,於是喝了一口茶水問道:“那個……你們是在……”
話都沒說完,陳培松就聞歌而知雅意:“我在麓湖街道辦工作,我愛人是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生。”
“噢~”
宋作民點點頭。
這是“公務員+醫生”的組合啊,在國內環境下這種家境可能不會很有錢,但是一定不缺錢,而且社會認同度還很高。
陳培松的工作沒有出乎他的意料,宋作民雖然在央企裡工作,但他也是有編制的,官員與官員都能夠感知到對方身上的“氣味”。
陳著高中時在派出所的第一次見面,宋作民就大概猜到了陳培松的身份。
“麓湖街道是屬於越秀的吧,陶真光是我黨校同學。”
宋作民想了一下說道。
這就和我們小時候經常問“五年級的你認識嗎”,差不多一個意思,這並不是炫耀,只是透過共同認識的第三人,加熱初次見面的關係。
“陶區長啊。”
陳培松笑著回道:“我們整個區都要聆聽他的指示,我有時也要和陶區長彙報工作。”
陶真光是越秀區長,宋作民是中信證券的執行董事,他們級別一樣都是副廳,難怪曾經是黨校同學。
如果是董事長的話,宋作民就是正廳,甚至還可能高配。
不過官場上半步之遙,就是一道天塹,而且越往上競爭越大,宋作民沒有在相關銀行系統擔任過負責人,董事長的職位應該不太可能落到他身上。
當然這對普通人來說已經天花板了,儘管證券系統是垂直管理的,在地方上未必擁有很多資源,但是收入很高,而且在金融圈子的人脈很深。
其實宋作民也在思考,既然能夠和陶區長彙報工作,最低應該都是副處了。
所以陳培松在麓湖街道,應該是主任或者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