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時代變了,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教學可不僅僅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
藝術類的教授先放一邊,他們屬於小眾而高階的圈子,畢竟只有解決了溫飽問題,才有餘力去欣賞藝術。
只說正常的學科。
文科的教授稍微“慘”一點,他們把知識變現的手段比較單一,最多就是編編教材、出出書、要不就是到處上上課,騙點課時費。
理工科就不一樣了,越是有名的大教授,變現能力越強。
生物工程類的,他們要不就是自己有個研究“基因細胞”的公司,要不就是在大型藥廠有個顧問的職務;
機械工程類的,國內壟斷重工的國企央企,智庫裡的專家幾乎都是985的教授;
計算機工程類的,那些擁有課題的大教授們,一種是在外面開個網路公司,讓自己的研究生與博士生過去給自己免費打工;
另一種就是被私企高薪聘用,用人脈與知識為企業創造價值。
這裡就不得不多提一句醫學了,中大醫學全國排名前十,但也有一些梗廣為流傳。
比如說,一個牛逼的醫學教授,一生要娶四個老婆。第一任老婆是學校裡的同學,第二任老婆是科室小護士,第三任老婆是美豔的醫藥代表,第四任老婆是自己的學生……
不過這些都是和曾堃沒有關係的,他既沒有課題,也很多年沒帶學生了,更別說任何學術成果。
除了頂著一個“華南地區最好大學計算學院副教授”的頭銜,實際每天上下班都得擠地鐵。
注視著裝錢信封和名片,曾堃表情有些發呆。
說句實話,他第一次在辦公室見到陳著時候,以為這只是鄭炬的小跟班——那種舔著團委老師、方便以後入黨的學生。
後來在食堂裡交談的時候,因為陳著表露出對“知青時代”的推崇,每句話彷彿都說到曾堃的心坎了。
因為對陳著良好的第一印象,再加上2000塊的評審費,曾堃才同意當活動的評審。
現在這個學生又給了一張名片,上面印著自己的名字。
“這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個意思不言而喻,但曾堃做夢不敢想會有一個企業聘請自己,而且上來就給了“總經理”的職務。
曾堃剛被評為副教授的時候,倒是幻想過有這麼一天。
自己握著無數國家級課題,手底下跟著一幫碩博生,同時兼著上市科技公司顧問這一職。
事實上十幾年碌碌無為的蹉跎,還有職場上刻意針對的打壓,曾堃早就變成一個牢騷話不斷,對生活麻木的失意中年人。
為什麼懷念那段知青生涯,那是因為現在過得不好啊。
幸福感不夠才會瘋狂懷念以前,厚古薄今。
幸福感爆棚就會對過去釋懷,陳著現在日子過得美滋滋的,身邊從來就沒有缺過美女,所以一點都不念舊。
“曾教授。”
陳著目光平靜,但是態度卻非常真摯:“如果你不嫌棄的話,我想邀請你擔任溯回科技的總經理。公司剛剛成立,正好缺一位深孚眾望的領航者,帶領我們在時代中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