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前幾天向徽宗提過告老還鄉,不過告老還鄉的時候,還提議讓方青山接他的位置。
方青山大家自然是知道的,是今年的登科狀元,在官場幾個月,能力大家也是看的到的。
但沒有人會同意讓方青山當太師,這不關能力的事,而是很多人不服。
許多官員他們就算能力不夠,但在官場摸爬滾打這麼多年,如果說讓一個毛頭小子一下子爬到他們的頭上,那麼他們的心裡肯定是很難受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方青山還是蔡京陣營的人。
所以,武大郎陣營的人之前就一直反對這件事。
而蔡京陣營的人,雖然沒有人站出來反對,但出來搖旗吶喊的人也不多,這就相當是變相的拒絕讓方青山當太師。
現在剛好武大郎回來了,還有一個這麼大的功勞,當太師是綽綽有餘的。
而且還能把蔡京直接搞下去,只要蔡京一下臺,太師之位他們再收入囊中,那麼奸臣陣營也就基本涼了。
而朝堂之上的這些官員都是十分的精明,這件事一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嗅到了這其中的氣味。
忠臣陣營的氣味是時機,是他們發展的契機。
而奸臣陣營的氣味則是危機,他們知道蔡京一倒,他們更加無法與武大郎抗衡。
於是,朝堂之上現在像菜市場一樣,一片嘈雜。
忠臣陣營極力推崇武大郎頂替蔡京的位置,而奸臣也只能不留餘力的反對。
這樣的一番景象,自從武大郎離開以來就沒有發生過,沒想到武大郎一回來,朝堂馬上就亂了。
徽宗一陣頭大,感覺自己的腦袋在嗡嗡叫,至於他們講的一些什麼他也不知道,反正他就知道一個問題,武大郎能不能頂替蔡京當太師。
武大郎當太師,徽宗自然是沒意見的,反正武大郎這個人當皇帝都夠格,當個太師還不是遊刃有餘。
但問題是,這些吵來吵去,好像還沒問過武大郎的意見啊?萬一人家不想當,那豈不是很尷尬?
要知道太師可是一個很忙的官位,而武大郎這個人是最怕麻煩的,可能還真的不喜歡當太師也說不定。
於是徽宗便喊道:“肅靜!!”
徽宗開口,朝堂上猶如潑婦罵街的這種情況才慢慢地平息下來。
“武愛卿,對於太師這個位置,你自己有什麼看法嗎?你有信心做得更出色嗎?”徽宗問道。
當徽宗的話一出口的時候,忠臣陣營的小夥伴全部喜出望外。
就現在這個情況來說,只要武大郎說一些好話,自吹自擂一番,徽宗肯定會順水推舟的讓武大郎當上太師的。
奸臣陣營全部垂頭喪氣,然後看了一眼站在前面的蔡京,這下是真的完了啊。
“陛下,太師這個位置自然是要憂國憂民的,臣也有自信比蔡太師做得更好。”武大郎緩緩說道。
武大郎的話一出,朝堂之上喜憂參半。
忠喜奸憂!
徽宗點了點頭,然後馬上便要開口順水推舟。
不過就在徽宗剛要說話的時候,武大郎忽然又開口了。
“不過陛下,臣覺得臣並不適合這個位置。陛下也知道,臣這個人只喜歡靠近人名群眾,往往沒有在朝堂之上,可能會耽誤很多事,所以,這個位置還是留給更合適的人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