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阿里簡直驚呆了,就因為幾匹馬,就可以瞬間答應嗎?
骨氣呢???
武大郎的表現再次重新整理了完顏阿里的三觀。
完顏阿里不知道為何每一次見到武大郎的時候,他的表現都是不一樣的。
見一次變一次,他很懷疑他每次見到的武大郎都是假的。
不過對於完顏阿里來說,假不假也無所謂了,反正武大郎答應出兵就行。
完顏阿里要辦的事也辦好了,也沒有跟武大郎繼續嘮叨,馬上就出了武大郎的府邸。
完顏阿里走後,武大郎便繼續悠閒地釣著小魚。
當然,他並沒有欺騙完顏阿里,還是將明天出發攻打大定府的命令傳達了下去。
宋江等人收到武大郎的命令之後,也是馬上準備起來。
又打仗了,他們有點小興奮。
打仗就意味著可以一展身手,比悶在家裡強多了。
他們可不像武大郎,能靜下心來釣魚。
第二天,軍隊已經集結完畢,部隊也開始出發。
而完顏阿里看了這一幕之後也是十分的敬佩武大郎,武大郎果然是一個言出必行的人。
於是完顏阿里也沒有跟著武大郎去攻打遼軍,而是帶著兩門大炮回去了。
攻打遼軍,震天雷也用得差不多了,他們現在得靠這兩門大炮協助作戰,這樣才能減少傷亡。
完顏阿里走後,武大郎也沒有帶著軍隊返回,他出兵當然不是做做樣子給完顏阿里看的,也自然不是為了騙那幾匹馬。
所謂不要白不要,這幾匹馬只是順帶的。武大郎是自己想出兵來著。
軍隊從儒州出發,十多萬的軍隊浩浩蕩蕩向遼國進發,遼兵自然也收到了這樣的武大郎進攻的訊息,同樣派兵前去阻擋武大郎。
遼兵將所有的軍隊收回之後,士兵的數目也是不少,現在差不多還有五十萬左右。
而阻擋武大郎計程車兵則是有二十萬,前去阻擋金兵的則是三十萬。
顯然,遼兵似乎更加的痛恨金兵,派到金兵那裡的軍隊倒是更多一些。
不過也難怪遼兵會有這種想法,本來他們與金兵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也沒有金兵什麼事。
本來他們攻打大宋,大宋前來複仇,這無可厚非。他們也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他們也有信心抵擋大宋的這一次報復。
誰知道金兵會突然偷襲,讓他們遼國一下子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所以,要說起來,他們對金國的恨意更在大宋之上。
反正他們遼國也想好了,現在是做最後的背水一戰,如果遼國覆滅,他們肯定會拉金國墊背。
當然,現在還沒到最後的時刻,他們還能抵擋試試。
而派去抵擋武大郎的則是武大郎的老對手,兀顏光。
此時的兀顏光站在城上,看著武大郎在外安營紮寨,他的臉上沒有絲毫的波動,好像看起來是如此的鎮定自若。
但,他的眼睛出賣了他,他的眼睛微微一縮,似乎是有些懼怕。
這像是一種本能的反應,就像是一隻羚羊遇到了一隻猛虎一樣。
這個時候,兀顏光的身邊走來一個年輕的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