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在整個科技園中,八大核心實驗室已經裝備就緒,新能源汽車和麗人手機生產線,均已投入生產使用。而且,無論是實驗室還是車間,所有的儀器和裝置,都是冷一等人嚴格按照國外最先進的技術標準進行改造和升級的。
支援國產,從麗人科技開始!
乍一看。
清一色的麗人科技出品,無論是儀器的精度和適用性,都要遙遙領先國際行業標準,真正的做到了質量保證!
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技術壁壘。
隨便拿任何一項高新技術來說,國內永遠只能花費數倍的高昂外匯去購買一些人家已經淘汰掉的過時生產線,而那些最先進的生產線,即使你付出再大的代價,外國都不賣。
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涉及到了國際關係。
也有人說,華夏之所以科技發展艱難,都怪《瓦森納安排》機制所賜。
其實,想想也就釋然了。
所謂的《瓦森納安排》,它本身就是一種限制華夏技術發展的國際機制,而它的操控者正是以米國為首的西方列強,用這種安排機制主要就是對華技術出口進行管制。
故而。
華夏改革開放數十年,一直都在消減國家利益讓出市場,為得就是能夠引進一些先進的科技,可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都引進了些什麼技術?
除了引進了一大群喝血的資本家外,我們到底還引進了些什麼?
是先進的電子產品生產線?
是先進的核心晶片技術?
還是醫療儀器裝置?
又或者是汽車發動機?
不!
一項都沒有!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若是沒有從國外進口的先進的醫療裝置,恐怕國內的許多大型醫院都得倒閉;
沒有國外提供的晶片,國內的手機等工業市場都得癱瘓;
不使用國外的發動機技術,我們的汽車應該沒幾輛敢上路;
……
這就是現實!
一個不爭的事實!
在《瓦森納安排》的框框下,沒有哪個國家、公司或個人敢於違背條約偷偷的給華夏輸入高新科技。相反,這些萬惡的資本家需要的只是華夏廣袤的土地、充沛的水電,以及廉價的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