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慎始 天命難知,人道易守
小太監一語畢, 屋內依舊只空聞遠方傳來的狗吠聲、擊鉦聲以及銅制連枝燈上左右縹緲的燈芯中傳出來的那一聲接一聲的“啪啪”爆炸聲。
沒人說話,引得低著頭的小太監心中沒低,將頭愈發低了。這滿屋子的高官, 都像是在注視著自己,小太監緊張慌亂起來。屋內冰鑒裡的冰已化得差不多, 只餘幾塊碎冰浮於一汪水之上, 小太監拿衣袖擦了浸濕眼角的汗, 然後悄悄抬眼去看自己幹爹, 就見陳讀將茶盅擱下,站起來對著上位攏在燭光陰影中的人躬了躬腰, “老相公,既然事兒都解釋清楚了,也快到下鑰時候了, 陳四便告退了。”
沒等坐於上位的人有絲毫動作, 陳讀轉過頭望了望外間天色,已如墨黑,狂風將芭蕉黑影打得獵獵作響,他又轉過身道:“今夜暴風如此,暴雨定至, 萬望老相公您保重身體。”
“請吧。”雲密站起身來還了禮,做了請的姿勢,將陳讀送出了門。
如今這雲家,除了老相公, 當家的便是二官人雲密的輩分最大, 由雲密來送他,可謂是給足了他臉面,陳讀在心中感慨, 雖有了面子,但萬萬不想捲入的漩渦還是被迫捲入了。
自己這條命,不知道會折在什麼地方。罷了走一步看一步,陳讀微搖頭出了門。
待人都出了門後,雲堅這才快步走到老相公身邊,撿起桌面上的木質摺扇,替他打扇,邊打邊笑著道:“父親,原來您老說的有客來訪,是指陳都侍。”
本來這月份的夜裡該是涼幽清爽,但今日不知如何,狂風大作,卻又是悶熱的風。風從窗欞處透進來還會稍稍好些,可是屋內點著火燭,火舌搖曳,眾人心裡都有心事,也沒使喚人來置換冰塊,惹得人心中越發悶煩不已。
雲原微微抬眼見下方門生看過來的眼神,再對上自己兒子的眼神,就知道眾人在想什麼,微闔了眼,半躺在靠椅上,呵呵一笑答道:“老夫沒你們想得那麼無所不能,不過是隨便猜猜,他記我雲家一份情。”
這份情換來了陳讀的“投誠”。
陳茂點點頭後與坐在身邊的霍友交換了眼神,看向老相公問:“老師,如今這事已捅到官家面前了,如今之計,我們只能一動以破此局,不知可行否?”
“你這老匹夫,老夫就知道你叫老夫來看戲另懷目的,這場戲可不好看。”黃翰林只比陳讀早到不到一刻,從接到老相公的請函便匆匆從府上趕過來了,此刻坐於老相公之下,他捋了捋白須,知老相公專邀他前來,便是為此緣故,他笑了笑,道:“這事,就交給老夫吧。老夫有一侄兒,在京都以外五千裡地界處官驛任職。算算從睦洲而來的時間,也差不多。”
——
“籲!”兩匹皮毛烏亮的馬兒被勒停在驛站前,大喘著粗氣,蹬著蹄子,碩大的水珠順著鬃毛往下滾落,落後馬兒身上的人打算下馬。雨勢太大,就算戴了圓笠也擋不住其啪啪往臉上打,眼睛被雨水洗刷澀得發疼,他看不太清,加之馬兒疲累,險些沒踩穩馬鐙拉著馬兒一起摔了。
他低聲痛罵道:“這些天來都是什麼鬼天氣,才戌時,一下雨竟然黢黑成這樣。”
驛站已經關門了。
他下了馬後一腳踩進泥潭裡,也顧不上在泥潭裡涮涮令腳不適的淤泥,藉著在風雨中飄搖的兩盞發著光的燈籠,深一腳淺一腳地滑到驛站門口,邊敲門邊喊:“來人接站,來人。”
許是風雨聲太大,這人喊了好幾聲都沒人來開門,他使了更大力氣將門拍得“砰砰”作響,手已拍得麻木不已,又提高了音調,才有一個戴著蓑笠的驛卒虛開了門,只露出眼睛來看了看外面的來人。
兩個人,驛卒在心中掂量了片刻,才對著外面的人喊話:“外面是何人叫門?”
許是因等了許久,又許是因為被雨淋濕的衣物黏糊勁還掛在身上,敲門的人也沒什麼好氣,硬邦邦說:“睦洲兵司,去往開封的,來人接站。”
“我們沒接到通函……恕不接待。”一般說來,驛站自然不是誰都要接待的,得有地方州府或者中央下的通函、調令、文書,或者是從邊界而來的加急信件題本。這驛卒見外只有兩個人,便下意識認為不過是暴雨下想混個地方待待的平民百姓。
故而那驛卒反手將門一關,聲音便變得小起來了了,聽得出來是往裡走了。
“放肆,”馬兒上的人在呼門不開的時候也跟著深一步淺一步往門口來,屋簷只能遮住部分雨點,被風吹偏的依舊越過屋簷往身上砸,但還是比整個人都暴露在天席下好。
他聽了全程,本已隱忍不發的脾氣,伴隨著又累又餓的身體在發出咕咕聲時爆發,火一把沖上心頭,他渾身使大勁,“砰”的一聲將門踹開了,沖裡面因為聲響正回頭駐足的驛卒道:“本官乃兩浙路兵司長,由得你們這些人如此之放肆?”
驛卒動了動眼珠子,停留在原地上下打量來人,這人個頭高八尺有餘,燈籠的光映照出他一身魁梧腱子肉。驛卒擦了額頭的薄汗,停了好一會才上前去陪笑:“是路兵司長?請您老出示文書。”
那人眯了眯眼,粗魯地從懷裡掏出一張皮紙,小卒站在他面前,以為他的動作是要呼向自己,嚇得往旁邊一躲,自然沒接住丟過來的文書。然後才諂媚笑著將掉在一旁的水坑裡的灰撲撲羊皮紙撈出來,抖了好幾下,將水都盡數抖落後,他定睛一看上面的朱印和活字印刷的痕跡無一不在彰顯這是真的官方文書。
驛卒嚥了一口唾沫,心中慌亂,這下踢到一塊鐵板,他在腦中迅速組織了語言,然後恭恭敬敬彎腰伸手請人往裡走後,又才小跑出去牽馬,險些滑倒在馬兒前,馬兒卻僵著不動,驛卒幹拉不動,又被這瓢潑而下的雨點迷了眼睛,對著僵持著不動彈的站在門外恨恨盯著他的人苦著臉幹笑道:“這位官人,你看這?”
外面這人白了他一眼,“哼”了一聲,這才直直跟上兵司的腳步往屋內去。
還沒走到內間大堂,就聽見一陣吵笑聲,裡面的人應該是聽見了夾雜在這暴雨聲中那灌注水的鞋發出的不大不小的腳步聲,沒接到通函也想不到這麼大雨會有誰來,大喊著:“王四,怎麼這麼久才回來,外面是誰啊?”
“哈哈,又叉叉!王四這廝再不回來,由我趙六來替他博一博了,我這是為了王四好,不然再這樣博下去,王四這個月的正俸就沒了。”
兵司眼中露出一抹熾熱,與跟上來的人交換了眼色,準備使喚旁邊已經跟上來的人推開這虛掩著的門,門卻先一步開啟了,裡面吵鬧的幾人集體看向門外,一剎那跟被割舌的鸚鵡一般發不出半點聲響來,一人反射性將桌面上的六枚頭錢往袖子邊一扒拉,由於慌張,有兩枚掉在了地上,發出不大不小的錚錚聲。
能被放進來驛站的有文書的,不是官員,就是官員手下一二把手帶著命令去辦事的,不然就是和他們同級的負責送各地邸報的,但看這人的派頭,雖只有一個侍從跟隨,自然也不是和他們一樣的身份,眾人莫名慌亂了起來,只有坐於側位的人眯了眯眼。
——
李暘愜意地端起茶杯,正品上兩口,抬眼看見雲鶴已緩慢而來,他放下茶杯,迎了上去,親切喊:“世侄。”
雲鶴未回應他的“假殷勤”,行了禮,公事公辦說:“兵侍,您老找下官來可是為了桐廬縣堤壩毀壞一事?”
雲鶴雖病了這些許日子,也沒看上去那麼嚴重,目前已然是好得差不多了。但從他打算借兵侍之勢這裡開始,他就料到之後李兵侍是會防著他的,將他“架空”,這都是雲鶴能接受的結果。
雲鶴也知道,這李兵侍估摸著也以為自己這一趟來睦洲是來鍍金了。畢竟他並不是尋常背景的官員,他背後坐落著整個雲家。又以狀元之姿采芹入仕,在京都謀了一官半職又連連升了官,雖說朝野都知他是觸怒了官家,所以被貶謫了,“實貶暗升”的把戲,也不是沒人能看得穿。等雲鶴再來地方上幹些是個人都能幹的“實跡”,然後回到京都,等待他的就是升官。
這剿匪一事若真實行了,這李兵侍自己想記大功,所以防著他。
故而這麼多天以來,李兵侍除了每天都差人給他送藥並詢問他是否已痊癒時,雲鶴都跟著李兵侍的期望走,只說尚在病中,只有今天使喚人來請他時,他不再稱病。
事情進展得太慢,慢得快要脫離自己的預斷,他不能在伺時而動了。
若一州之長被扯進“天災民怨”之中,京畿之地又要派遣官員下睦洲了,上一次由自己引起的水匪一案,蕭相舉薦了李暘——明面上與雲家交好的李暘,這一次由馬知縣引起的“毀堤壩”一案,蕭相要舉派的人又是誰呢?
雲鶴表露出的淡淡疏離正和李暘的意,他在心中暗嘆,還是太年輕了啊,這般沉不住氣。
李暘望向他,親切問候道:“世侄,這些日子,因你尚在病中,世叔我不便去叨擾你,如今可好全了?”
“多謝世叔掛心,已痊癒了。”
兩人坐下後,李暘又端起了茶盞,微微抬眼,進入了正題,“世侄,今日喚你來,想告訴你,那兩個乞丐供出的人你可記得?他招供了,正是時候,我已派人去往其傍身之所探查,爭取一網打盡。”
“事成之後,我便可以回京師了,到時候功勞不會少了世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