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三國:從隱麟到大魏雄主> 第二百四十一章 槍丶百兵之首,纓丶鋒穗染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四十一章 槍丶百兵之首,纓丶鋒穗染血 (1 / 6)

就像是古代的人們,最初分不清“劍”與“鈹”;

到三國時期,人們依舊搞不懂“矛”與“槊”;

甚至哪怕是千年之後,也不乏“指槊為槍”者。

究其原因,乃是因為兩者在外形上過於相似。

可事實上…

槊與槍根本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兵器。

如果要細細的說,那估計能講上一章…

簡單說的話,“槊”整體更長,更粗、更重,更適合大力出奇跡…

也能讓騎兵衝鋒時,在較遠的距離,將敵人揮落於馬下。

而長槍不同,長槍更輕盈一些,頭部較長,而且鋒利無比,這是因為,槍頭越長越鋒利,刺殺時的威力越大。

可以這麼說…

自打南北朝之後,騎兵成為各個少數民族逐鹿中原的決定性力量。

而馬槊正是他們屢戰屢勝的關鍵…

也正是因為有了手握馬槊、驍勇善戰的騎兵部隊,隋唐的門閥世家才能平亂世、興安國!

著名的李二同學,他的愛將尉遲恭就很善於用槊,李二曾言——有尉遲恭一人執槊跟隨我,我連百萬雄師都不怕。

還有秦瓊,曾一人手執馬槊摧毀敵人營壘,萬夫稱道!

可關鍵問題就出在這兒…

唐朝打的是馬戰,騎兵在戰場上佔據主導且關鍵的作用。

看起來,似乎三國也是這樣。

畢竟電視劇、演繹中都是這麼演的…三國一場大戰打起來,騎兵四處衝鋒,塵煙漫天、飛沙走石…

可實際上,馬在三國時期可是稀缺資源,除了西涼出身的李傕、郭汜、張濟、張繡、馬騰、等諸侯,中原大地上主流的對決依舊是步兵的拼殺。

而步兵拼殺使用沉重的“槊”太過笨重,遠遠比不上“槍”的靈活多變。

而這,也是“槍”自宋代起作用就遠超於“槊”,甚至成為百兵之王的原因。

輕巧便捷,更適應於步戰時的靈活變陣。

唐朝時期,尉遲恭、程咬金、秦瓊擅槊;

而宋朝時期,楊業、岳飛均擅槍…

且槍對騎兵也有一定的剋制作用,在陌刀製成之前,是可以迅速的在戰場上產生成效。

最重要的是,槍的造價賊便宜。

需知,一柄槊的造價,足夠造出至少三柄槍!

恰恰…三國時期還沒有一支“真正意義”上的長槍兵…

這點,倒是讓陸羽愈發的躍躍欲試。

一邊想,陸羽直接在一張新的布絹上繪製出了長槍的草圖…一連繪製了三幅。

第一幅為普通紅纓槍;

第二幅為進階的鉤鐮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