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袁紹的眼眸微眯,他反問沮授。
“若是曹操不同意呢?”
“那更好辦!”沮授的語氣變得嚴肅了許多…“那袁公大可以舉兵南下逼著他曹操同意!曹操兵力本就弱於明公,如今曹軍又剛剛經歷了西進千里迎奉天子,可謂是三軍疲憊,曹操打不起,也打不過!”
“退一萬步講,曹操吃了秤砣鐵了心的堅持定都許縣,那袁公大可以一不做二不休,一舉剿滅曹操,迎奉天子,將司、徐、兗、豫四州收入囊中!袁公有這個實力!”
講到這兒,沮授眼眸凝起,錐處囊中的鋒芒驟然呈現。
此前…提出伐北的是他,可如今局勢之下,堅持率先清理曹操的也是他!
“袁公放心,遷都鄄城,他曹操必會同意,他沒得選擇!”
霍…
短暫的停滯了一下,想明白這中間的彎彎道道。
“哈哈哈哈”
…袁紹爽然的笑出聲來。
“軍師大才,哈哈…好一個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
…
近了,天子的儀仗離許都城越來越近了。
坐在絕影戰馬上的曹操,已經隱隱能看到許縣新加固的城牆,看起來,第二營的任務完成的也不錯。
說起來,許縣靠近潁川郡,這裡有著極其濃郁的文化色彩,人傑地靈,可謂是中華“名”族的發源地。
這裡自然少不了許多名士,曹操最仰賴的潁川才俊,他們的故鄉便在此間。
藉助天子這面旗幟,藉助與潁川緊鄰,曹操可以放開手腳大肆的招攬一大批賢才,這才是他眼裡成就王霸之業的關鍵!
說起來,對人才的渴望與重視,是曹操與袁紹最大的不同。
昔日,曹操與袁紹起兵時,有過一番圍繞著如何爭奪天下的豪言壯語。
那時的袁紹躊躇滿志的對曹操講:“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眾,南向爭天下,庶可以濟乎?”
意思很明白,依著袁紹的想法,爭奪天下就是靠兵、靠地盤、靠勢力的碾壓!
他認為,只要佔據了各富饒、險要之地,便可以縱橫南北以爭天下!
而曹操的話截然不同——“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說白了,就是我爭天下靠的是人才!
在人才的運用上,曹操更像是“劉邦”,袁紹則像是“項羽”…
當然,也不能這麼說,縱觀古今,凡是能成大事者,哪個不是靠著一干人才的相助呢?
所謂得到多助,失道寡助,在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就是這個道理。
如今的曹操心情格外晴朗…
天子是一面大旗啊,這面大旗能帶給他曹操好處,能為曹營引來的人才不可估量,也難怪昔日羽兒提到的最後一塊拼圖便是天子!
哈哈…
回望身後的大軍,曹操滿懷慰藉…
如今,以黃巾底層民眾為基;
以譙沛武人與潁川才俊構成值得信賴的中層組織;
再加上天子這塊金字招牌,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