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陳留郡,衛府。
一場大雨過後,衛府後院田畝中的碑石長高了足足三寸有餘,比以往三天長的都要高。
這是因為只要水分充足並且溫度適宜,大豆發芽生長的速度就會加快不少。
儼然,如今的大雨成為了大豆發芽最好的催化…
荀彧在屋簷下看著雨天,又看看那些再度被頂起的石碑,笑著問道。
“陸公子,這三十萬蛾賊望風歸降已經是板上釘釘。”
“可你卻閉口不提有關安置的方略?這可是讓荀某愈加好奇呀…”
荀彧的話題始終圍繞著黃巾軍的安置問題,可偏偏這個問題,在陸羽看來…根本就不是啥問題啊。
該咋安置咋安置唄?
總不至於像白起那樣,刨個坑把這三十萬黃巾軍都給埋了吧?
再說,不是還沒到那一步呢?
一位偉人曾在《矛盾論》中提到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荀先生,與其咱們聊這個,倒不如聊聊另一個話題,如今的曹公可等著你為他解決一個燃眉之急呀!”陸羽笑笑,直接轉移話題。
燃眉之急?荀彧眼眸微眯,雖然知道陸羽是在刻意轉移話題,但還是好奇,他這話指代的是什麼?
“曹公的燃眉之急?陸公子,願聞其詳!”
“兩位荀先生可知,何為‘謀士’?何為‘總謀士’?”陸羽直接反問…
這個問題不算複雜,也不算簡單。
太學的課程裡就提到過,那時荀攸與袁紹是一屆,他們軍事課程的老師是“陽球”…
而“陽球”擅長制定謀略,在戰場上臨機應變能力遠不及其曹操那一屆的軍事課程老師“段熲”!
而軍事課程中提到過,謀士是有具體分工的,不能統而攏之。
比如有些善於在戰前搞用將的;有善於在後方搞後勤的;
有專門刺探我軍將士情緒的;有專門考察地形的;
還有專門幫主帥分析敵方將領特點的。
在眾多分項上面,只允許有一位“總謀士”,各方意見匯總到他這裡,再跟主帥交換意見,制定作戰方陣,臨場統籌。
只是…這,要怎麼回答呢?
荀彧與荀攸還沒開口,陸羽的話接踵問出。“兩位荀先生覺得,你們可是成勝任曹公麾下的‘總謀士’一職?”
嘶…
荀彧與荀攸默然。
謀士與總謀士,一字之隔,可此間相差甚遠。
荀彧更擅內政、擅大局宏觀推演;
荀攸則擅奇策的設計、謀略的制定。
他們均屬於把謀略中具體的某一項“分工”做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