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金庸逍遙遊俠傳AI版> 【後話】金庸先生的對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後話】金庸先生的對話

在那次超脫時空的重逢中,張風揚步入金庸先生的書房,這裡的一切對他而言,既熟悉又充滿新意。他不再是初來乍到的訪客,而是帶著對新創作的好奇與期待。

金庸先生見到張風揚,笑語相迎:“風揚,許久不見,你可好?這次來訪,可是對《逍遙遊俠傳》有何見解或是疑問嗎?”

張風揚微笑著欠身,心中暗含敬意:“先生,晚輩的確對這部新作充滿了好奇。《逍遙遊俠傳》不僅將我置於一個全新的歷史背景——民國與新中國交織的動盪時期,更賦予了我更為深刻的使命與挑戰。晚輩想知道,先生在構思這部作品時,是如何在保持武俠傳統的同時,融入那個時代的獨特氣息?”

金庸先生領著張風揚至書桌旁坐下,桌上攤開著一疊手稿,正是《逍遙遊俠傳》的初稿。他輕撫紙頁,目光悠遠:“《逍遙遊俠傳》的創作,對我而言是一次新的嘗試。我試圖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背景下,探討武者如何在國破家亡之際,仍能秉持俠義精神,以武止戈,智謀國事。你的角色,張風揚,不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武林高手,更是具有家國情懷的知識分子,一個在亂世中尋找自我定位,用智慧與武力並舉,守護家園的英雄。”

張風揚聽後,心中湧動著強烈的共鳴:“先生筆下,我彷彿活生生地置身於那個時代,與歷史人物共舞,體驗著那個時代的悲歡離合。我特別好奇,您是如何在小說中平衡歷史真實與藝術創造的?”

金庸先生微笑,眼中閃爍著睿智:“歷史是骨架,文學是血肉。在創作時,我儘可能地查閱史料,以確保大的歷史事件和人物背景的真實性,但又在這些基礎上加以藝術加工,創造出富有戲劇性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人物性格。我希望透過《逍遙遊俠傳》,讀者不僅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風起雲湧,更能體會到武俠精神與家國情懷的深度結合。”

談話間,夕陽的餘暉透過窗欞,灑在二人身上,為這次跨越時空的對話增添了幾分溫馨與莊重。張風揚心中充滿感激,他深知,自己雖是小說中的虛構人物,但金庸先生賦予他的,不僅僅是武藝和智慧,更是一種超越時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臨別之際,張風揚再次向金庸先生深深一拜:“先生的教誨,晚輩銘記在心。無論是在書中的烽火歲月,還是在現實的平行世界,晚輩都將遵循武道,以筆為劍,以心為盾,傳承先生的武俠精神,為後世留下一段段不朽的傳奇。”

隨著時空的波動,張風揚的身影漸漸淡去,而金庸先生的書房內,卻彷彿還回蕩著他們關於文學、歷史與武俠精神的深刻對話,久久不散。

金庸先生望著即將歸去的張風揚,眼中閃過一抹深邃的光芒,緩緩道:“風揚,你所處的那個時代,是中華歷史上最為動盪不安的時期之一。國家危亡,民族存亡,每個人的命運都與國家的興衰緊密相連。你在《逍遙遊俠傳》中的經歷,雖然充滿了挑戰與艱辛,但也是那個時代無數英雄兒女的縮影。”

張風揚聞言,神色凝重,他深知自己雖是虛擬人物,卻承載了無數真實的靈魂與故事:“先生所言極是,那個時代,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後繼,他們以血肉之軀築起長城,護佑著這片土地。每一次回顧,都讓我更加珍惜眼前來之不易的和平。”

金庸先生輕撫著書卷,言語間透露出對歷史的感慨:“和平,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在這個時代,我們得以享受安寧的生活,更應銘記歷史,珍惜和平。你的故事,也是提醒後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國家強盛,民族團結,才是抵禦一切風雨的堅實基石。”

張風揚點點頭,心中湧動著對和平的渴望與守護的決心:“晚輩定將先生的教誨銘記在心,不論是身在書頁,還是在讀者心中,都會以身作則,傳遞那份對和平的珍視與守護。也希望我的故事,能激勵後人不忘歷史,珍惜當下,為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而不懈努力。”

金庸先生微微一笑,目光中滿是對未來的期許:“正是如此,風揚,你的存在,不僅是為了講述過去,更是為了啟示未來。讓我們共同期待,無論是在虛構的世界,還是在現實的天地,人們都能以智慧與勇氣,共同守護這片來之不易的和平土地。”

二人對視,彼此的眼中都映出了對方堅定的信念與對和平的深深嚮往。在那一刻,時空彷彿靜止,歷史與現實的界限模糊了,留下的,是那份跨越時空的共鳴與對和平的永恆追求。

隨著書房內的光線漸漸柔和,張風揚準備踏上歸程,他再次向金庸先生深深鞠躬,心中滿載著對未來的希望與責任:“先生,晚輩此去,定不負所托,無論是在哪個時空,都將堅守武者之道,以實際行動,傳遞和平與希望的火種。”

金庸先生揮手告別,眼中閃爍著溫情與鼓勵:“風揚,期待你的故事繼續在世間流傳,成為激勵後人的一抹亮色。願你我雖處不同時空,但那份對和平的堅守與追求,永存不滅。”金庸先生望著窗外的藍天白雲:“和平不易,吾輩當珍惜。”

金庸先生望著張風揚,目光中既有不捨,又有期待,他以詩一般的語言說道:“風揚君,聚散終有時,離合總關情。你我雖是筆墨相交,情誼卻似長江水,綿綿不絕。《菜根譚》有云:‘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君之志向,正是此言之實踐者也。”

張風揚雙手合十,以佛家的智慧回應:“先生言之有理,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吾雖為書中人,亦知世事無常,唯願以有限之身,行無限之善,守護人間正道,不為虛幻泡影所迷。”

金庸先生微笑,以一首唐詩贈別:“青山一道同**,明月何曾是兩鄉。風揚君,你我雖身在不同世界,但心繫一處,共賞明月,共享清風,此情此景,豈是距離所能隔絕?”

張風揚深深鞠躬,言語中透露出佛家的淡然與超脫:“感謝先生厚意,如《金剛經》所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晚輩將銘記先生教誨,於世間行走,不離慈悲喜捨,以無我之心,行有為之業。”

金庸先生輕輕拍了拍張風揚的肩膀,目光中滿是鼓勵與期許:“去吧,風揚君,願你在你的世界裡,繼續書寫屬於你的傳奇。記得,無論何時何地,心懷慈悲,智慧如海,方能破除萬難,成就一番偉業。”

隨著最後一縷夕陽的消逝,張風揚的身影漸漸淡出,只留下書房內淡淡的墨香與先生那未盡的詩意。金庸先生望著虛空,口中喃喃:“人生若寄,多憂何為?今別之後,願君安好,武者之路,亦是修行,以武入道,方顯英雄本色。”

這段跨越時空的對話,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留在了歲月的長河中,提醒著每一個後來者,無論身處何世,都不忘初心,珍惜和平,以智慧與勇氣,書寫屬於自己的篇章。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