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伴著凜冽的寒風飛舞,晃眼便已經入冬。
燕京一帶格外寒冷,遠比尹城入冬更早,忽必烈回到燕京也已經有一月有餘,由於已經入冬,不利於戰事開展,故而,忽必烈回到燕京後便著力於收服人心。
原來跟隨蒙哥在西線四川作戰的總帥汪良臣率軍歸附,大大增強了忽必烈的實力。
時下,忽必烈為了擬定明年開春的對敵計劃,特意召集劉秉忠、張柔、董文炳等幾元大將共商大事。
大廳之內左右各架設了兩個火爐,爐中的火旺盛地燃燒著,整個大廳透著溫和的暖氣。
“在商量對敵計劃之前,我想先向諸位引薦一人。”忽必烈在開始商議之前對眾將說道,隨即拍了一聲巴掌。
但見一人應聲自門內走入,步伐穩健有力,他從火爐旁走過,掀起一陣微風,火爐中燒得正旺的火焰忽而伴著微風跳動起來。
此人身披西域佛教袈裟,頭頂光禿,儼然一和尚,年紀卻是三十不到。
“臣思巴拜見大汗。”思巴向忽必烈跪下行禮道,
此人便是前任國師那摩耶的得意弟子思巴,那摩耶在蒙哥汗去世後不久亦離世了,作為星宿占卜的行家,當年就是由他看到了主宰新星的出世,也是因為他的建言,窩闊臺汗兵十萬,直指成都城,繼而弄得宗正家破人亡。
在那摩耶臨死之際,他知道隨著蒙哥的猝然離世,漠北王阿里不哥與漠南王忽必烈遲早必有一戰,故而,精心卜算,得出天命在忽必烈,而不在阿里不哥,故而,將衣缽傳於得意弟子思巴,並委託思巴全力協助漠南王忽必烈。
思巴在覲見忽必烈之後,闡明瞭自己的身份,時下正是用人之際,忽必烈得知思巴乃是那摩耶的弟子,很是欣喜,遂與思巴就眼下戰局一事促膝長談,思巴提出先制人,率先稱汗以歸附人心的建議,忽必烈頗為讚賞,又知思巴通曉文字禮儀,星宿命相,武功亦高強,當即允諾,稱汗後拜思巴為國師,思巴以寸功未立,不敢居國師之位。
忽必烈想起在鄂州被不知名的刺客刺殺一事,知道定是阿里不哥派來之人,又知思巴從和林趕來,便問起思巴是否知道刺客一事,思巴表示並不知情,但是願意為忽必烈前去打探。
今日未時,思巴從和林打探趕回,故而,忽必烈便召集軍機大會,將思巴引薦給眾人,並要讓思巴一同參研對付阿里不哥的作戰策略。
而忽必烈讓思巴去和林打探刺客的心思卻在於檢驗思巴是否是阿里不哥派來的奸細,此番叫他共商作戰策略,也是如上次宗正那般讓劉秉忠等人共同檢驗思巴的身份。
忽必烈客氣地扶起思巴道:“請起。”
忽必烈將手搭在思巴右肩上,對著眾臣說道:“諸位,我來介紹一下,這位便是前任國師那摩耶的得意弟子,思巴。”
思巴右手傾於左胸朝眾將恭謹有禮地鞠躬示意。
眾將亦在坐席上點頭回應。
思巴起身對忽必烈說道:“大王派我所查之事,我已經查清楚了。”
忽必烈並未急切地想要聽思巴講述刺客之事,而是叫思巴坐下,待思巴坐下後,忽必烈便說道,
“眼下的形勢,在座諸位恐怕都很清楚,我想聽聽你們有何好的計策?”
劉秉忠率先說道:“大王,臣以為,時下已經進入寒冬,不宜作戰,但是,我們定要爭取更多的領主支援我們,特別是與漠北王關係曖昧的那些宗族領,若是不然,他們倒向漠北王一邊,那就不好辦了!”
張柔亦附和道:“臣也贊同劉將軍之言,此番,經歷鄂州之戰,我們的將士傷亡嚴重,要想全面對阿里不哥開戰,恐怕兵力不夠,拉攏漠北及西方領域的宗族領共同對付漠北王乃是外交的謀略,有助於補兵力不足的劣勢,當然,我們也還需繼續招募更多兵力,雙管齊下。”
忽必烈聽完兩人意見,心底表示贊同,復又望著思巴,問道,
“思巴,不知你有什麼建議?”
思巴鄭重回道:“稟大王,我還是那個建議,先制人,率先稱汗以歸附人心。”
劉秉忠聽到思巴竟有此見解,不禁格外欣喜,立時接住思巴的話說道:“大王,思巴的建議,臣很是贊同。”
忽必烈見劉秉忠很是贊同,便詢問道:“不知劉將軍對此建議有何見解?”
劉秉忠解釋道:“蒙古自先祖成吉思汗以來便有各部族聽汗命的遺訓,若是大王搶先一步稱汗,那麼那些有志於為大王效力的人,還有那些搖擺不定的宗族領自然會傾向大王一邊,這遠比派使臣一一拜訪那些宗族領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