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與宗正再次重逢,把酒言歡,互相說完彼此分開後的經歷便各自回去歇息了,至於宗正口中所提的三大計,忽必烈雖好奇,卻沒有急著詢問。
是夜,忽必烈私下見了劉秉忠和發思巴,詢問二人今日對宗正所言的看法。
二人都覺得宗正所言倒是解釋的通,除了最後一個疑點,當然那個疑點本身也無法去求證,二人都對宗正統一天下的三大計頗為好奇,也一致覺得宗正之才智謀略遠超自己,得此人得天下亦非不可能,只是,二人仍舊覺得宗正別有圖謀,如此天縱奇才,又心往自由之人,豈會甘心居於人下,為人效力。
忽必烈聽完二人的話,便如實說出了實情,這些實情恰恰便是美人谷谷主告知忽必烈的,一些該知道的,或者不該知道的,忽必烈也都知道了。
忽必烈不僅知道宗正的真實身份,還知道了他就是龍鱗之子的事,所以那句得之可得天下的傳言絕非虛言,他也相信以宗正的才智,一統天下不是難事,只是對於宗正本人,雖然他今日辯駁地很成功,但是懷疑的種子早就隨著谷主的那封信而種下了。
若是不知宗正的真實身份,忽必烈也許願意完全相信宗正的話,但他是誰,他可是宗韋的兒子,當年蒙古,中原武林,大宋聯合逼死了他的父親,作為人子,他肯定會報仇,又豈會再為仇人賣力,斷腸谷一戰,如今想來,中原武林,大宋,蒙古,誰也沒有討得好處,這恐怕才是宗正想要的結果。
不過,谷主倒是在信中特意提點了“此人有驚世才智,亦有不軌之心,既用之亦當防之。”所以,忽必烈也是這個意思,他自成汗,便免不了學帝王之術,為了國家,難免顧不了人情,有的只是利用,當然,有了威脅他也會毫不留情地除去這個威脅。
當忽必烈告知劉秉忠和發思巴實情後,二人也是頗為驚訝,他們和忽必烈一樣,也覺得斷腸谷一戰實則是宗正報仇的計劃。
三人達成共識,對於宗正“用當用,須慎用。”
忽必烈也叮囑二人絕對就此事保密,並且在今後宗正所有提出的計劃中都必須留個心眼。
忽必烈還特意提到宗正最近幾日一一拜訪中原武林各派的行蹤,他雖不明白宗正的意圖,但他覺得宗正接下來必有動作。
其實,很多秘密被忽必烈得知後,宗正的結局也自然註定,他只能成為忽必烈統一天下的工具,一旦功成,勢必兔死狗烹。
這一點,宗正又何嘗想不到呢?他早就預料到美人谷谷主不會輕易讓自己好過,而他也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一切也都在預料和計劃之中,要不然他也不會提出那三個統一大計穩住忽必烈,而這一切早在斷腸谷一戰之前便是已經布好了的局。
執棋者若是憑感覺走一步看一步,勢必滿盤皆輸,所以,落一子便要思慮全盤,這一點還是和美人谷谷主較量後,宗正悟出的心得。
而這一次和美人谷的對弈,宗正心裡也沒有底,他知道自己從落子時便已經註定沒法贏得這場棋局,但他不想輸。
既然美人谷谷主能在忽必烈心中埋下對自己的芒刺,自己也可以在忽必烈心中埋下對美人谷谷主的芒刺,一報還一報,所以,這注定是一場兩敗俱傷的棋局。
宗正見危機解除,遂與土元尊者取得聯絡,他告知土元尊者四元尊者估計已經被忽必烈收服,自己和土元尊者眼下並無危機,因為自己對忽必烈還有用,但一旦功成,忽必烈勢必會派出四元尊者誅殺,因為二人皆是四元尊者死敵,也絕對不是四元尊者對手,所以必須把握眼下時機,儘快解決四元尊者這個後顧之憂。
土元尊者卻告知宗正,當初的自己和幾位師兄本就五元一體,若不是師尊當年有先見之明將他抽離,恐怕以當今之世,無人能夠匹敵,就算如今五元不為一體,即使是四元合體亦是無人能敵。
而宗正則不以為然,他以為萬事萬物相生相剋,五行功夫必然也有化解之道,所以,他想讓土元尊者擇機帶上自己一同前往他們師兄弟五人修行的地方虹場天地,他想找找有何線索可以破解五行功夫。
土元尊者已經多年未曾回去,那個地方乃是修行秘境,當年天機子嚴令非本門徒弟不得進入虹場天地,土元尊者尊師重道之心嚴切,所以,他不願答應宗正。
宗正則思維反轉道:“你只需將我帶到虹場天地的入口,我一人進入則可,如此也只是我貿然進入,也不算你違背師訓,再者,你師尊臨走前曾經囑託你特別要保護好我,難道你就沒有想過你師尊的用意?沒準他也一樣希望我去趟虹場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