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正說自己所設之局能夠一舉三得,幫忽必烈一舉解決所有難題。忽必烈聽後好奇地問道:“如何一舉三得?”
時下,宗正已經知道忽必烈的戰略意圖,故而,對他心中所慮一清二楚,便揚然坦蕩地說道,
“大王時下的困局無非有三個,殺手的存在,如鯁在喉,不僅時刻威脅大王性命,束縛大王行動,而且,大王也擔心分兵北上之事被他們識破,毀了大計;此為大王第一個困局。”宗正說完,望著忽必烈,忽必烈沒有過多疑問,此事確實兩人心知肚明。
宗正繼續說道:“北方有潛在之敵,時機稍縱即逝,分兵北上是必然之舉,也是迫在眉睫之事,然,大王擔心在分兵之際,宋軍得知訊息會趁勢襲擊大營,北上作戰貴在速戰速決,大王必須派出精兵強將,一旦宋軍襲擊大營,大王恐怕難以支撐,此為大王第二困局。”
忽必烈聽後眼睛微轉,以不屑的語氣說道:“就算分兵,我帶著剩餘兵馬又何懼宋軍來襲。”
宗正不明白中原武林和大宋朝廷之間的關係,自然也不清楚中原武林和蒙古的仇怨,更不清楚外圍已經有大批武林高手正在等待著自己。而忽必烈見著中原武林大批人馬聚集,便誤以為是來支援鄂州戰局的,故而,引以為慮。
宗正見著忽必烈雖有不屑,臉上的表情又暗示確實存有顧慮,便想著或許有其它威脅逼壓著忽必烈。
兩人一陣緘默後,忽必烈再次開口道,
“你繼續說吧!方才第二個困擾,本王承認確實存在,不過你只說對其中一半。”
宗正並未繼續說出忽必烈第三個困擾,而是詢問忽必烈道:“還請王爺將剩餘一半告知,不然,我怕我所設之局有所遺漏疏略之處。”
忽必烈想著宗正所言也有道理,指揮過大小戰役無數的他深知謀局的關鍵,便回覆宗正道:“據探子來報,中原武林有大批人馬聚集鄂州,我擔心,他們會對我軍不利。”
宗正一開始對忽必烈所言還有不解,後仔細一想,恍然大悟,中原武林之人畢竟是漢人,歸屬宋境,自然和蒙古人是敵對的。
想到此,宗正不禁有些混沌了,自己也是漢人,一直以來,卻並沒有歸屬之感,如今又在幫著蒙古人,想著想著,宗正便越發有些迷惘,天地之大,無所歸依之感漫襲身心,處處透著一股寒意。
“說說本王第三個困局吧!”一陣沉默後,忽必烈詢問道,
宗正從思緒中回過神來,繼續回覆道:“既然大王要分兵北上,大部隊調動,自然會引起宋軍和北邊守敵的注意,如此不僅容易遭受宋軍襲擊,還會影響北邊偷襲的效果。此為大王第三個困局。”
忽必烈聽完宗正所言的三個困局,望著宗正,不禁對宗正的身份更加好奇,身邊此人,不但武功高強,頗有智謀,好似也懂些兵法謀略,如此人物,絕不簡單。
“既然,梅少俠知道本王心中的顧慮,不知你所設之局可否真的能幫本王脫開所有困境?”忽必烈覺著宗正既然能夠識破自己心中的顧慮,定是想好了應對之策,便試探性地問道。
“多了些變數,大王再給我一天時間,明晚我便能將局設的更精妙些。”宗正對武林各派一事尚未看透,故而,不敢直言計謀可行,出於謹慎的考慮,想著還是再仔細打磨一番才好,便向忽必烈多要了一天時間。
分兵北上迫在眉睫,忽必烈心急如焚,本想冒險一試,如今宗正提出有可行之策,多出一天若是能夠避開危險,那也是值得的,忽必烈便點頭答應了。
吹著清涼之風,忽必烈的酒勁很快便過去了,轉而有些疲累,想著諸事商量妥定,今晚也算別有收穫,便安心回營休息了。
蒼茫天穹,只餘一彎冷月高懸於空,傾灑一地清輝。
宗正返回營帳,毫無睡意,心中煩慮頗多,疑問橫生,著實難受。
細細究來,宗正出得仙女林也近一年,近一年發生的事情讓宗正感到茫然混沌,立身天地,宋也好,蒙古也罷,都似乎並不是自己的歸屬;這是宗正的茫然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