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柔和張宏彥護衛忽必烈往風華寺而去,在劉秉忠的妙策下,沿途可謂一路太平。
宗正和中山八狼秉承美人谷谷主命令,自然不敢懈怠,沿途暗中保護。
風華寺坐落在僻靜的山郊,北邊大路的岔口有一條小徑直達那座廟宇,小徑大概有半里路程,沿途皆是茂密的山林,在小山林的南邊也有一條山路通往風華寺。
張柔領著百餘騎行至大路和小徑的交叉口時,隨即喊停。
整個行軍隊伍便霎時定住,張柔往四處望去,見此地山林綿密,地勢起伏,最為適合伏兵,便按照劉秉忠的吩咐,命隨從百餘人在附近山林埋伏,聽號令行事。
隨後,張柔、張宏彥只領著一小隊人馬隨同忽必烈沿著小徑前往風華寺。
那風華寺是座百十平米的小廟,連同院牆在內,左右不過三百平米,廟宇雖小,然卻格局精緻,古色古香,算起年份,也有上百年曆史,因為鄂州之戰,這裡的住廟僧侶便潛到了別處以避戰亂。
寺院中種滿了各色草木,雖是深秋,亦有青蔥小樹,肆意傲嬌地挺立,傾灑滿園綠意,廟舍正堂開闊,正堂之內又有偏門進入偏堂,外側兩根粗大的柱子鐫刻著兩列對語,左邊柱子上寫著‘風雲嵐際山中隱’,右邊柱子上寫著‘華光初現世外傳’,兩句話道出了風華寺的由來,更彰顯了隱寺之享名,別有一番韻味。
忽必烈騎馬來至寺廟之前,廟裡走出四名士兵在門外致禮相迎,張宏彥上前向四名士兵使了個眼色,四人齊齊點頭,示意無礙。
轉而,張宏彥便向忽必烈說道:“王爺,這便是風華寺了,裡面很安全,我等就在外守候。”
忽必烈‘嗯’了一聲便下得馬來,伸手解掉身上披風,泰然進入小廟,往寺廟正堂而去。
張柔和張宏彥則立於門外顯眼之處,張柔見遠處山丘地勢顯眼,便命十五人三人一組在寺廟外圍百米山丘上佈下明暗雙崗警戒,時刻警惕周遭情勢,留下剩餘五人和守護廟宇的原來四人裡外兩層把守寺廟。
忽必烈進入寺廟正堂,望著廟堂上高放的神佛,想著此地就要化為灰燼,便想著進上幾炷香火,以表歉意。
當著寺廟神佛的面,忽必烈心下暗暗承諾,若是此番能夠安然化解危機,他日登得汗位,必來此處重建小廟以恕今日之過。
依照時辰,忽必烈比賈似道早到一刻鐘,這一刻鐘實則是緩衝的時間,依著劉秉忠的推算,那刺客便會在這一刻左右的時間到來。
果不其然,只過得小一會,埋伏在半里外樹林的探兵便騎馬來報,有五名刺客火速往風華寺趕來。
張柔得到訊息後,並未緊張,而是屏退探兵,命其傳令林中兵馬,不得妄動,聽訊號指示。
探兵走後不久,鬼臉老怪等五人便沿著小徑來至風華寺外圍,遠遠往山上望去,風華寺瓦頂隱隱在前,數百米開外便見到了那座小廟,正當五人要騎馬上前之時,鬼臉老怪遠遠便看見了張柔佈置在山丘路口的明哨,立馬勒住韁繩,停下腳步,其餘四人亦是及時勒住馬兒停下。
“對方佈下哨兵,虛實不清,我們還是不要打草驚蛇,待摸清所有崗哨,再行進去。”鬼臉老怪說道,
眾人經過今日之事,亦是小心謹慎,覺著鬼臉老怪說得在理,便下馬將馬兒繫好,隱藏在暗處。
鬼臉老怪見前方不遠處有一高樹,葉子已經泛黃,便一個飛身,輕而易舉登上大樹之頂,從樹頂往下望去,能夠看到廟宇外所有的崗哨。
鬼臉老怪在樹上比劃著崗哨的位置和人數,底下四人便依著鬼臉老怪的手勢分開行進。
只是一下子功夫,張柔散佈在外的十幾名明暗崗哨便未及發聲就殞命山野。
五人順利來到風華寺外的山丘之上,搶佔了這片既能看到眼前寺廟,又能望到山下風景的寶地,隔著百米之遠,從小山丘望去,忽必烈宛若近在眼前,看著如此機會,五人便要衝下山丘,硬闖寺門,直取忽必烈性命。
就在五人慾衝進寺廟動手之際,忽而,一陣喊殺聲響起,賈似道領著大批宋軍從南面山路殺至風華寺。
鬼臉老怪等人不明所以,只好退回,轉而趴伏在小山丘,按兵不動,靜靜地觀看著寺中情勢。
鬼臉老怪見忽必烈近在眼前,便取出隨身攜帶弓弩,端著弩箭細細地瞄準忽必烈,隨時準備放箭,其犀利的眼神如獵豹盯著自己的獵物那般。
張柔見大批宋軍殺至,趕忙命剩餘幾名護衛守住寺廟,隨後和其子張宏彥急忙走入寺廟內堂。
就在鬼臉老怪將要釋放箭弩之時,張柔來至忽必烈側方,一時擋住了鬼臉老怪箭弩射向,鬼臉老怪及時忍住,未釋放弓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