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喬故作高深地搖了搖手指,笑道:“你錯了。”
見她似乎已經有了主意的樣子,張銘煌和顧阡羽心情輕鬆了不少,顧阡羽問:“錯哪了?”
顧玉喬道:“其實水稻增產之法和農具還是不一樣的。農具畢竟只是讓農人幹活更加輕鬆而已,對於糧食的增產,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或者說,短時間內看不出來效果。”
張銘煌聽了,有點恍然大悟的感覺,“所以皇上雖然讚賞,卻不夠重視。”
顧玉喬點頭肯定,“嗯,但是水稻增產之法,卻能有實實在在的成果可見。所以皇上絕對會重視的。”
“這麼說,咱們什麼都不用多想,直接上報就好了?”顧阡羽雖然這麼說,但語氣卻還是不確定的。
難道皇上重視,這事情就能好好施行下去?
顧玉喬立刻大搖其頭道:“當然不是,哥哥,你光是奏摺裡把增產的舉措報上去是不夠的。”
“不夠?那還要什麼?”
“還得給皇上獻上良策。”
顧阡羽瞪眼,“我一個小小的品縣丞,哪敢有什麼良策?我能做的只是報上去,讓皇上定奪。”
顧玉喬知道以自家哥哥的身份,確實不好妄議朝政。
但是,一個聰明得力的下屬,不應該讓他的上司去想辦法?若是什麼都是他去想怎麼做,那還要你幹什麼?下屬應該自己先想好至少兩套方案,然後讓上司決策。
她也是知道自家哥哥的難處的,可這根本也不成問題。
“哥哥,若是這良策是楊大人上奏的呢?”
“誒?!”顧阡羽頓時一拍腦袋,高興得哈哈大笑,“我怎麼沒想到?老師這會兒還在咱安陽縣呢,正好,這事兒就讓老師來牽頭上奏。”
張銘煌也笑道:“如此甚好,不過說了半天,還是沒說,到底有什麼良策,能保證將這些舉措施行下去。”
顧玉喬也不急著揭曉答案,拿起寧殊給她重新沏好的茶,悠悠地喝了一口,反問道:“若朝堂上沒什麼勾心鬥角,你說,戶部會怎麼辦這事?”
張銘煌想了想道:“就是把安陽縣試驗成功的法子寫成文書,下發文到各個州縣,再由地方官員告知農人,大約就是這樣吧。”
對試驗田已經很有心得的顧阡羽立刻道:“這是不行的,各地的天時、水土都不一樣,照搬肯定是要壞事的。”
顧玉喬笑看著自家哥哥,“那怎麼辦?”
其實今天說的這件事,早在幾天前,她就和寧殊私下討論過了,而且,她和寧殊已經想到了辦法。
不過,法子她自認為有點出格,就想著再與他們二人討論討論,順便引導引導,看他們能不能也想到那裡去?
顧阡羽道:“各個地方必須繼續做試驗,然後才能得出最適合當地的舉措。”
“沒錯!不過,難道各個地方的官員,都能跟哥哥一樣重視農耕,並且有田地和人手,來做試驗麼?”
顧阡羽緊抿著唇,搖頭道:“假設他們肯重視,可這田地肯定是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