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艙內。
十幾個身著勁裝腰懸直刀的漢子排列兩廂,正中擺放了兩個蒲團,一個同樣著勁裝配直刀的英武男子與楊思對面而坐。
楊思的手已經得到了救治,既上了金創藥又裹了藥布,傷口處陣陣清涼傳來,讓楊思感到說不出的愜意。
也是她的運氣好,這位少年身邊有手段高強的郎中隨行,尤其在處置外傷上更是堪稱聖手,否則的話以楊思的傷勢縱然不至於落下殘疾,也很難再像以前一樣彈撥瑤琴演奏妙音。
徐樂等人已經被移到旁邊,由那位良醫帶著手下進行二次救治。
那幾支足以致命的箭,已經被安全拔出,傷口又進行了再度處理。
雖然那位郎中一直在誇獎楊思處置及時,否則小六多半回天乏術。
可是楊思看著郎中把自己包紮的傷口全部撤下重新處置便覺得臉上發燒,總覺得自己乃是個一無是處的廢人。
她低著頭,並未跟對面的男子對視。
倒是對面的男子主動開口:“你我骨肉至親,賢妹不必拘謹。
你儘管放心,自今日起李家便是你的孃家,誰若是對你不敬,為兄第一個不答應。”
楊思並沒接話也沒有表示感謝,雖說對面的男子乃是李淵次子,與自己更是表兄妹,可是自己並不想對其表示親近,更不想把自己的安危系在此人身上。
說到底自己也是楊家子孫,怎能真的認一個亂臣賊子為親人?
那樣又怎對得起父皇在天之靈?
怎對得起楊家列祖列宗?
在楊思對面坐著的,正是新晉被李淵冊封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乃至秦王的李世民。
與他同來的,還有身邊第一親信長孫無忌,再有就是李世民自己的親信家將親兵。
楊思所聽到的船隻划動聲,便是李世民所乘船隻發出的聲音。
如今江淮之地還是大隋所有,李世民此番的行動也不是為了攻略東南自然不能大張旗鼓,其全部人馬分乘三艘船,以商賈名義為掩飾一路來到此間。
也是多虧徐樂之前大鬧鸚鵡洲,把這條水路上最為兇悍能戰的一支水匪殲滅,否則的話李世民此行怕是也未必會如現在這般一帆風順。
以他所統率的兵馬以及自己的身份,自然是謹小慎微不敢隨意招惹他人,更不會隨隨便便就往陌生的船上跳。
只不過此番李世民冒險前來就是為了接應徐樂,越是接近江都自然越要大膽。
李世民帶兵有方,人馬未到斥候已經先派出去,於江都城的騷亂已有所知。
李世民相信徐樂不會隨便捲入這種亂局,更不可能稀裡糊塗把命送掉,是以越發細心搜尋生怕與徐樂錯過。
這種情況下,一艘無主的船隻於水上行走,既不見水手也不見旗號,自然就顯得很是蹊蹺。
夜晚本不是行船的時辰,能在城中一片大亂時冒險行船,又能從江都逃出生天者絕不是等閒之輩,哪怕不是徐樂也必然是城中要人甚至可能是皇親國戚。
說到底李世民也是李家二郎,亦是亂世中有志問鼎天下的雄主。
既要顧慮手足情分,也要考慮自家的基業江山。
不管船上人是徐樂還是大隋宗親又或是什麼顯赫人物,這個險都值得冒。
是以發現情形不對之後,立刻派兵登船,沒想到不光在船上找到徐樂,還發現了楊思。
李淵正式起兵之前一直奉行韜晦之計,楊廣對他嚴防死守,他則對楊廣表現得忠心耿耿,不但在朝野上下博得仁厚之名,與楊廣的關係也顯得很是親密。
不管楊廣對他如何,他都表現出對楊廣的手足情分,往往擺出至親的模樣與楊廣往來。
再加上李家經營多年的人脈,於深宮大內亦廣植耳目,對於楊廣子女情況自然也極為了解。
李世民知道楊廣有個傾國傾城的女兒,且這個女兒並未正式授予公主封號,也就是暫時養在宮中不準備外嫁。
對於李世民來說,楊廣的女兒根本算不得人,也不值得他在意,是以只是記下有這麼號人物也就是了。
不想今晚在此遇到,更沒想到的是,這女子居然如此美貌!初見楊思時李世民甚至有了片刻恍惚,以為站在自己面前的乃是自己的妻子長孫音,隨後才醒悟這女子並非自己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