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到了秋天,山野開始不斷變化,高低遠近,層層疊疊,逐漸絢爛起來。
這天,錢書生興沖沖地來到茶坊。農廬請他入座,問道:“先生近來可好?”
“你看,我現在身體結實了,精力充沛了,這都是你家茶湯的功勞啊!”錢書生高興地說道。
“嗯,這也是先生調養得好啊!”農廬說到點子上了。兩人寒暄起來。
小夥計端壺茶過來,農廬請錢書生用茶。巫青有了身孕,雖已出懷,卻在後院熬茶湯,一位夥計在一旁幫忙。農廬讓她歇著,她說不礙事。
錢書生與農廬邊喝邊聊,興致蠻高,這時正說到白鶴觀鎮,錢書生用一首詩來描述家鄉:
昔人已乘白鶴去,
此地空餘白鶴觀。
白鶴一去不復返,
縱使白霧淚已幹。
“與白鶴傳說有關吧。”農廬說。
“是的,我們鎮遠看就像一隻振翅欲飛的白鶴。”錢書生每每說到家鄉,都自然流露出幾分自豪感來。
古時候,在白鶴觀寺內住著一位老人。老人一邊行醫,一邊修仙,很受鄉親們的敬重。一日,一隻白鶴落在寺前,發出哀哀的叫聲。鄉親們圍觀,老人聞聲出寺,見是一隻白鶴在流血。於是老人採來一把草藥,將擰出的草藥汁滴到白鶴的傷口處,很快就止住了血。之後,在老人的精心餵養下,白鶴不久就康復了。
一日清晨,老人向鄉親們辭行後,乘著白鶴飛往天上去了。鄉親們才知道這位老人已經成仙,而白鶴則是仙界派來迎接老人的。
望著遠去的老人,鄉親們戀戀不捨;望著遠離的鄉親們,老人也戀戀不捨。天黑以後,老人到了天上,無奈白鶴一去不復返,老人知道再也不可能回到白鶴觀寺探望鄉親們,只能俯看家鄉。
老人只望見了河流上的煙波,而沒有望見家鄉和鄉親們,更增添了老人的思鄉之情。後來,鄉親們把老人稱為仙人,把老人住過的寺稱為白鶴觀寺,把老人乘坐的白鶴稱為仙鶴,把老人給白鶴治病的草藥稱為仙鶴草。
這既是一段美好的傳說,又是白鶴觀鎮名字的由來。
農廬聽到這裡,連連稱奇:“白鶴觀,了不起的地方。”
巫青熬完茶湯,她就過來陪錢書生聊天。落座後,她說:“先生的身體已無大礙吧。”
“我現在是又能吃又能睡,精神好得很。”
錢書生病痛解除了,說話底氣也足了,不像第一次來茶坊,說起話來都是細聲細語的,有氣無力。
巫青笑吟吟地說:“看來,茶湯還是蠻對症的。”
“是啊,很有效,這不,一喝就好了。”錢書生如實道來。
巫青若有思地說:“一方茶,養一方人啊!”
“說的是,這茶,源於塵土,止於流水,至善於人。”錢書生現在談起茶來,也是一套一套的。
確實如此,茶承載著一方水土,一種情感,一類文化,一片生活。而飲茶的方式總是與當地的風俗息息相關。
巫青說:“茶性平和謙讓,清靜而韌,精儉與清淡常常是聯絡在一起的。”
抿口茶,巫青又補充一句:“當然,養心也是很重要的。”
“確實如此,心情好壞與治病也是蠻有牽連的。”錢書生像是在談自己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