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俗,在婚嫁禮儀中,茶佔有重要的位置。
千里殊風,百里異俗。由於種種歷史因素,某些茶俗,歷盡千百年的社會生活薰陶,演變為人們精神的支柱,遺為家風,禮儀定規,世代相傳,經久不衰。
荊楚,古為禮儀之邦,在古老的婚姻禮俗中,民間仿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之儀,以茶為禮,定兒女終生大事。
汪秀才與農盧家均為南頤縣資深茶人。這兒女婚事自然是以茶為禮了。
吃過晚飯,農家一家人圍坐在茶桌旁,邊品茶,邊商議農天一的婚姻大事。
巫青先將兒子跟她說的情況告訴了農廬,農廬一聽,甚覺突然,又感到這是一件大事,況且汪秀才可不是一般人物,多少還是有一些疑慮,便問兒子:“天一,這事能行嗎?”
農天一胸有成竹地說:“父親,能行的。依我看,汪秀才已經默許了,汪小姐也有意呢。”
農天琴打趣道:“父親,我哥哥這麼優秀,哪有不行的。”
一句話,把大家都逗笑了。
農廬看著巫青說:“那好吧,咱們提前準備好禮品,再擇個好日子,就去汪秀才家提親,怎麼樣?”
巫青說:“嗯,汪秀才是飽讀詩書、精通茶道之人,咱們可不能失了禮節啊!”
農廬想了想,對農天一說:“天一,要不你抽空再去一趟汪先生家,瞭解一下汪先生有什麼特殊講究,可好?”
農天一求之不得,連忙說:“好的。”
農天琴好開心,笑著說道:“好哦,我有嫂子了。”
大家都跟著笑起來了。
正是春暖花開之時,萬物復甦。頗有春和景明之境。
今日陽光明媚,適合外出,探親訪友。農天一以請教茶禮茶俗之名,前往汪氏山莊,向汪先生求教。
禮過後,農天一開門見山:“先生,咱們這裡的茶禮茶俗有何講究?”
汪紫薇在一旁細心斟茶。
汪秀才抿口茶說道:這要從製茶講起。從前,楚地民間製茶十分講究,特別是唐宋時製作的貢茶,必須是長相美貌的少女從採摘鮮葉到製作依次完成,已婚男女不得參與,製作時須淨手,乾淨炒茶的鐵鍋十分講究。鍋底有窩而又比其它鍋底平,這種鍋不得炒煮任何其它物,製作的茶葉有綠茶、紅茶等。
農天一和汪紫薇認真聆聽,時不時點頭。
汪秀才邊說邊做手勢:如製作帽茶則將茶葉搗碎,放入模具中壓制,外表有細茶粉,看上去平滑光亮。
民間自己飲用的茶葉則不那麼講究,而是將鮮葉採來,放入籠中蒸熱,而後揉搓曬乾即可,也有鍋炒,同樣先殺青,而後略加茶油製作。
那時,一些大茶莊在開春製茶時,先舉行茶祭活動,茶祭依楚地風俗進行,主要是設壇、請神、擺供、宣讀祭文、讚頌,舉行茶祭後開爐蒸茶,明清時製作磚茶,白紙封固,貼上紅籤,故有一首《竹枝詞》曰:
茶鄉生計即山農,
壓作方磚白紙封。
別有紅籤書小字,
原是楚地青磚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