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虛堪道。”
透過收束道果而新得到的列子神通施展,以虛堪實,以今觀古。
列子感悟天地,以今朝之永珍反推先天五太,雖是未能真正推衍出先天五太之道,但也透過此法推匯出先天五太的狀態,並記錄在冊。
姜離現在便是要以此神通輔助自身,進行推算,一觀盤古幡、青萍劍之內的三清之道,二則是觸類旁通,以三清之道助推自身的先天五太之道。
姜離沒有經歷過開天闢地,不知五太之真實,只能以自己之感悟步步推導,而三清承自盤古,也許能從其中一窺真正的先天五太。
神通運轉,姜離周身元炁衍生,先是以萬氣生一炁,化為太極,再經此轉換,化為太素,進而再化太始。
他的腦後也浮現出奇門遁甲之陣,一環接著一環,以三墳和《乾坤易》、《歸藏易》進行輔助推算,步步推衍三清之道以及五太。
與此同時,在三清天中,姜離的另一身也從自己親手塑造的清濁太極之內參悟三清之道。
此太極之清,乃是屬於三清,而與清對立的濁,也算是歸屬於三清,其本質乃是降下末法的那一位對三清之道的篡改。
清濁對立,相生相剋,以其濁觀其清,從相剋之中觀衍變之理。
這既是【沖虛堪道】的本質,也是道君開創九天蕩魔真訣的根基。
道君正是從清氣和濁氣的相剋相伐之中領悟到相生,洞明他人避之而不及的五濁惡氣之根本,進而創出能夠轉化清濁的九天蕩魔真訣。
姜離便採用了道君的思路,只是和道君不同,姜離乃是從清濁相剋相生之中,洞明清氣的根本。
······
······
“清濁之氣似乎又有變化······”
雍州,昆虛雪峰之上,著淡黃道袍的中年道人昂首望天,從那經年不散的寒風之中,察覺到了一絲絲細微的變動。
自從靈機覆蓋九州之後,清濁轉化便在不斷地進行,吞噬著濁氣,轉化為靈機。而現在,清濁回到了某種平衡,不再是單純地吞噬五濁惡氣轉化為清氣,而是處於清濁相持,互有增減的狀態。
比起過去來,現在的靈機變得平靜了不少,不似先前那般波瀾起伏,只是在細微之間,卻是能夠覷出更為玄奧的精微之變。
“神都之中有貧道在,地脈之中有太極圖布展,若有變動,貧道定能第一時間得知。現在變動已生,貧道才有所察覺,那就說明變動非是來自於地,而是源自於天。”
道人注視著巍巍天穹,透過一種無形的聯絡,感應到了天極之處的某個存在,心中緩緩浮現出一個清濁輪轉的太極。
清濁太極實際上乃是姜離仿太極圖而造。他和道君一同主持清濁轉化,在過程中接觸太極圖,參研清濁之變,然後將其復刻,讓三清天中的清濁形成平衡之態。
也正是因為天上地下兩個太極互相呼應,姜離才能夠時刻把握住清濁轉化,牢牢佔據住主導位置。
只是姜離也不曾料到,道君對於太極之道的領悟,以及和太極圖的契合是如此之深。當姜離從三清天調整清濁轉化的平衡之時,道君也是隨即有所感應,察覺到那一絲絲微妙的變動。
“姜道友的道行是越來越精深了,其精進之快,便是貧道也萬分詫異。也許在不久之後,他能夠趕上末法之前的諸位大能了。”
道君的中年化身悠悠說著,目光微移,落到臨近的一座雪峰上。
夜幕無法阻止道君的視野,並且如今東海上十日巡天,雖是在有意控制下沒有將光輝灑至九州,也還是讓如今的夜晚多出了一分曦白,以致於月色都顯得薄淡了幾分。
夜色下的微光中,能看到偉岸的身影屹立在雪峰,三十歲上下的面容上帶著一種難言的威嚴,彷彿其容貌便是威嚴的具象化。
“大天尊。”道君緩緩道出其人之名號。
此刻的大天尊和之前又有不同。
大天尊之身軀乃是來自於天君,天君貪求天之永恆,其面相也是由其心而生,始終保持在一生中最為風華正茂的黃金歲月,乃是青年之貌。
而現在,其面相緩緩來到了三十歲,既是年富力強之時,又是威嚴極盛之年。
這代表著大天尊的身軀已是完全適配了他的心境,甚至契合了其道,在此刻顯現出道之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