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太乘勃然變色,他沒想到姜離會如此膽大妄為,竟然對這高臺施展手段。隨後,他心中一喜,就要和其餘兩者同上。
然而——
第一層臺階考驗根基,輕易行過,第二層臺階卻是需要耗費心力,非是瞬息可成。
而姜離則是已經走過了第八層臺階,來到第九層。
“汝願立誓······”
還不等誓言出現,姜離已是一鞭打在臺階上。
便是這高臺能得元氣支撐,可執行陣法,也敵不過三品的道器。想來當初佈設此物的姬氏先人不會想到,會有人以三品道器開路,行上高臺。
亦或者說他們想到了,但是不能製造出能夠抵抗三品道器的高臺。
無論如何,姜離終究是登上了頂部,直面了黃帝神像。
當他看向黃帝神像的一瞬間,一股玄妙的氣韻出現在體內,繁複的鳥形篆文出現,排列,和體內的氣韻相呼應。
風形氣、雨形雲、水形川、土形山、陰形月、陽形日、坤形地、乾形天。
氣韻變化,演變諸般玄妙,天地之奧理正在姜離眼前展開。
不同於衍生出來的功法,《形墳》的本體直指天地自然,闡述天地之妙,其複雜程度還要遠遠勝出,修行難度比《氣墳》還要高得多。
《氣墳》乃是講究一個演變,以先天一炁為根,化生萬氣,由簡入繁。而《形墳》則是反其道而行之,由繁入簡,以符文構築自然之相,歸於一體。
兩者互有相通,但修行過程卻是截然不同。
姜離的腦袋開始冒煙,一瞬間接收那諸般精義當真讓他有些難以承受,也好在大宗師的智慧給力,到底是支撐住了。
而在接收過程中······
‘《形墳》由繁入簡,未臻至大成,不可隨意變化,因其本質乃是如同建築一般,各種法門乃是組合成一體,而非是融為一體,既然如此,那《陰符經》······’
姬繼稷的《陰符經》,從一開始就修煉天之相,是和《氣墳》一樣,由簡入繁,和《形墳》雖是系出同源,但方向卻是南轅北轍。
‘《陰符經》中不只有《形墳》······’
這個想法還未完全浮現,姜離的胸膛便是突然濺射出血液,一道厲光從他身後貫穿了身體。
在姜離得到《形墳》傳承之時,在他即將發現《陰符經》的底細之時,突如其來的襲擊,讓心中的念頭戛然而止。
“姬繼稷!”他目光垂下,看到一隻手掌,低聲念道。
“是我。”
一道人影不知何時已經出現在姜離身後,右手貫穿了姜離的身軀,浩浩蕩蕩的真氣從手臂中湧入姜離體內,試圖同化其身。
“訝異嗎?”
他淡淡開口。
重返陽間失敗。
另外,黃帝四面的說法,真實歷史上就有。現代的解讀是黃帝派四人去守四方,或者也有說黃帝征討四方。
這裡做出了玄幻化的解釋,將黃帝四面寫成了《形墳》大成後的表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