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離這一等,就是等了足足三日。
三日來,島上的光華日夜不散,一道又一道的波動越見澎湃,沛然氣機與光暈一體,形成了實質般的太陽。
這似是代表著姜離的實力正在突飛猛進,且他毫無顧忌地將氣機外散,也在不斷地給對方施加著壓力。
於是乎,就在三日後的這一天,一個面無表情的中年登上了這座島嶼。
“見過天璣師伯。”
公孫青玥站在岸邊,向著此人行了一禮,道:“我們已經等候師伯多時了。”
“長江後浪推前浪啊。”
天璣長老見到公孫青玥,感慨了一聲,然後便由她帶路,徑直行往島中山谷。
一路行過小道,直達山谷內部,瀑布激流之聲入耳,奪目明光入眼。
在水潭中央,一輪大日般的光體懸空,中有一道身影盤膝而坐,與水潭中的神農石像相對,氣機衍化,交織交徵,讓一種感覺在天璣長老心中油然而生。
姜離,比那神農石像,更像傳說中的那位炎帝。
‘他的神農之相,已經完全開發了嗎?’天璣長老心中暗自揣測。
歷代姜氏家主都身懷神農之相,但那並非是因為他們個個天賦異稟,而是本身修煉《氣墳》有所成後,透過赭鞭和神農鼎兩者相助,挖掘、強化自身血脈,以成神農之相。
在低品級就自發覺醒神農之相的,是極少數。
這便是赭鞭和神農鼎對姜氏之人的重要性。
當年姜氏遺失赭鞭後,之所以會逐漸沒落,就是因為他們不但失去了一大靈藥來源,更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尋找赭鞭。
若無赭鞭,下一代姜氏家主就只能靠自己來覺醒神農之相了。
而姜離本身就已經覺醒了神農之相,如今再同時有赭鞭、神農鼎在手,其實力之精進,自是非同小可。
先前他斬殺宗正已是證明了其實力能達四品,如今再有兩件重寶催化,估計在四品之中,也非弱者了。如此,也難怪那幾位會率先忍不住了。
相比較起不知何時才能返回的掌門,姜離的進步卻是肉眼可見的,壓力自然也不可同一而論。
“師伯來此,可是有何要事?”
姜離徐徐轉身,淡淡的聲音隨著光暈而傳播悠遠,似是從天外而來,如神像般的姿態,帶著一種至神至聖的無形之勢。
赭鞭便橫在姜離膝上,雙手掌心向上,放在赭鞭上,神農鼎便懸浮在右掌之上。
巍然,高遠,宏大,天璣長老心中自發浮現出三個名詞,竟是有種拜服之意。
“後生可畏。”
他輕吸一口氣,身上浮現出道道金光,同樣是隱隱化出日輪之形,一道黑麵濃虛,頭戴鐵冠,手持鐵鞭,身披甲冑的身影徐徐浮現,抵住姜離的氣勢。
——正一玄壇元帥·趙公明。
這便是天璣長老的四品道果。
別看這趙公明有驅雷役電,除瘟剪瘧,祛病禳災的職能,但他的本質還是個財神,倒是和祿存星君道果算是同源,正適合天璣長老。
“近來宗門之內有弟子喧鬧,欲見姜師侄,為免宗門生亂,還是請姜師侄及早結束行功,先行去往天元洞天參悟《形墳》,再安撫眾弟子之心。”天璣長老不疾不徐地道。
但姜離卻是一言不發,微笑以對。
喧鬧的弟子八成便是出身姜氏的弟子,而安撫弟子之心,實際上卻是要讓姜離趕緊去洞天福地走一趟,那才是重點。
洞天之內的那幾位到底還是急了。
只不過想要這般就讓姜離前往洞天,那未免太沒誠意了。
對此,天璣長老也是清楚,他一看姜離這回應,就知道這位師侄心裡精得很,什麼宗門大義、安撫弟子之心,都為難不了他,還得來些實際的。
這年頭的年輕人真的是越來越精了,論心機都不下於那些老狐狸了。甚至於,洞天內的那三位長輩還不及這年輕人心思深,夠能忍。
是以,天璣長老接著道:“《形墳》事關重大,宗門之內的六殿長老皆要到場,天權和搖光皆會同入洞天。”
言外之意,自然是放天蓬長老出來了。
若天蓬長老出來,再有天權、姜離,便是三位四品,而對方可能的陣容則是三位太上長老外加天璣長老,三對四。數量上有差,但真要鬥起來,指不定是誰勝誰負。
而且這三個老登裡是有兩個是公孫家的,動起手來,估計也是束手束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