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一收斂心中雜念,三尺青鋒自然垂地,道:“劍名‘秋水’,家師所贈,請賜教。”
秋水劍劍柄呈現玉色,劍身如一泓秋水,深邈清幽,但見過適才那一劍的姜離可是知道,此劍有著何等剛猛霸道的力量。
亦或者說,張道一可用此劍展現何等強橫威能。
姜離伸手,腰間長劍自動分解,如靈蛇般游到姜離手中,又重組成長劍之形,“此劍乃墨門造物墨武戰匣所化,本是無名,若真要喚名,便喚作‘墨武’吧。”
說話之時,姜離倒持長劍,負於身後,凌厲之氣不露分毫,似潛龍在淵,氣機漸趨淡化。
反觀張道一,則是在剎那間展現強橫氣勢。
攜大勝楊殛之勢與天地合,舉手投足皆與天地相合,心靈致虛極,守靜篤,天人合一,心神已是立於不敗之地,更合天地之勢,傾軋姜離之心。
然而這股天地大勢在接近姜離之時,便悄然改變,風為其所動,吹拂得衣發飄揚,飄飛如劍,地為其所應,五指山的地勢竟是隱隱和姜離相合,使得他如紮根于山脈,自有一股不動不移不破之勢。
這座五指大山乃是大明咒所化,而大明咒之前貼在姜離身上多日,被姜離借力鞏固肉身穴竅,早就隱隱相合。
如今姜離立於五指山中,把握住此山之氣,無需多加感應,都可與其歸一,化納其勢。
若說張道一是與天地相合,那姜離就是讓天地與自身合,兩種不同的天人合一,顯露出分歧的道路。
張道一合天地,大勢磅礴,連楊殛這等人物都被其壓制,在短時間內落敗。
姜離這是讓周邊環境在物理上配合自身,無那等大勢,卻又似自成一方小天地,逍遙物外,不為張道一之勢所拘,更有甚者,可改變周邊,反向影響張道一。
所以這一次,張道一先敗楊殛,攜大勝之勢而起,不給姜離過多的影響機會。
‘不過,天地自有變化在,你依舊免不了受影響。’姜離心中緩緩道。
此刻已是黃昏,日光漸沉,夜幕將臨。
當夜的黑暗吞沒夕陽之時,天時有變,張道一的氣勢也隨之變化,心境感受到天時之變,亦是生出波瀾。這是天人合一的附帶影響,一點不算破綻的破綻。
天人合一,天有變時,人亦有變。
若是張道一能做到真正的致虛極,守靜篤,那可保心神不變以應天地之變,但是很可惜,現在的他做不到。
“錚——”
張道一出劍。
天時之變所引發的一點波瀾,對於他人來說休說是抓住了,就算是洞察都做不到,但對於姜離而言,絕對不是如此。
哪怕是再微渺的時機,在天子望氣術之前也將顯露無遺。
張道一和其交手過一招,知曉姜離的洞察力有多可怕,是以果斷出招,於日夜交替之時出劍,以攻勢來掩蓋那一點心境的變化。
秋水劍遞出,如一道長河,張道一身隨劍走,如融入劍氣長河當中,出劍之時距離姜離足有十丈遠,但待到臂展到極限,劍勢達至巔峰,他已是到了姜離近前。
劍氣迸發,勢如江河,滔滔劍光入眼,令人不自覺想起《莊子》中的一句話。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
張道一所處之劍就完全合乎此言。
面對此劍,姜離後退,似是不做正面交鋒,但從他身後湧來的風卻是越來越大,越來越強,不斷打在劍氣長河上,撲在那一劍一人身上。
“巽位。”觀戰的鐘神秀淡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