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張井泉到縣裡去考秀才,又考中了!這一番的高興又與上一次考上童生不同了。這一回是更增加了信心了,相信自已讀書是能有出息的了。這次上縣裡去考試,爹孃給帶的錢多,除了請老師以外,新考中的秀才們又你請我,我請你的鬧騰了好幾天。還有就是買了一套秀才穿的衣服穿在了身上,這回才象個讀書人了。
農工商兵都得穿短衣褲,方便幹活兒,也與讀書做官的在服裝上有個區別。農工商兵就是有閑著的時候,一般也不穿長衫。公子們雖然可以穿長衫,但是沒有功名也不許帶秀才的帽子。張井泉考上了秀才了,有了秀才的身份了,把秀才的衣冠穿戴完畢,也就真的是有模有樣兒的一個秀才了,看起來也文質彬彬的了。
張井泉在縣裡應酬了幾日,就騎著馬回到了家裡。家裡人早就聽到了這個喜訊了!他剛進院子裡,家裡人就都接出來了。又是殺雞買肉買菜地做了一桌子的好飯菜給他慶賀。
其實考試的題目一般都是從四書裡邊拈出來一句話來,做為考試題目,考生們圍繞著這句話寫出來一篇議論文來就可以了。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的則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不象現代的學生們,要學習的東西龐雜得很。什麼自然,物理,化學,數學,漢語拼音,英語,哪樣課程都得過關。
這次張井泉又考中了秀才,大家在稱呼上也都改變了,都把張井泉叫張秀才了。家裡的諸般活計都不讓他們小夫妻動手了,就讓他們一心一意地把學習學好。王玉玲就讓張井泉把歷年以來的考舉人的卷子,凡是能找到的,都找了來,凡是能買得到的,都買了來,屋子裡堆了一大堆。王玉玲把這些個考試卷子都分門別類地擺好,再分出優,良,及一般的區別來,把一般的先放在一邊,把優秀的先撿出來,每篇文章都先讓張井泉讀幾遍,然後再逐篇地給他講解。
學習得累了的時候,就陪著他出去走一走,放鬆一下,然後再接著學習。張井泉本來就是一個好學的人,而王玉玲又是一個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一位很細心的女先生。他們是一個學的刻苦用功,一個教的耐心細致,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這時候他們的孩子大寶已經兩歲多了,白天晚上的都是跟著奶奶和女傭人,由她們照顧著,不用王玉玲操一點兒心。王玉玲只是在休息的時候,陪著孩子玩一玩兒,逗一逗孩子。全家人的中心就是支援張井泉學習好能考了個好的成績,能給全家人露露臉。
這一年的秋天,省裡邊發出了通知,發到了各縣:農歷九月初十以前全省的秀才們都 可以報名參加舉人的考試,正式的考試時間定在了九月三十日。
得到了通知以後,張家就又忙祿起來了。這次與上鄉裡考童生,上縣裡考秀才不同,是上省裡去。鄉裡人有幾個是去過省裡的!能到縣裡去過的,就算是見過世面的了。張井泉年紀輕,又沒有出過遠門,家裡人還是對他到省裡去參加考試有些個不太放心的。好在縣裡的新考上的秀才與以前考來取的秀才們裡邊,也有幾個是認識的,就跟他們說好了,讓他們給費心點兒照顧著點兒。還把託付他們給照顧兒子的幾名秀才找到家裡來,請他們吃了一頓飯,幾個人都滿口答應一定能照顧好這個小兄弟。
從接到通知的那一天開始,王玉玲對於張井泉的學習抓得更緊了。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學習,把腦袋學得發暈了,才略事休息,稍好了一點兒,再接著來
。臨到考試的前些幾天,王玉玲反倒不讓丈夫學了,而是陪著他玩兒,盡量地讓他放鬆,只是偶爾才讓他複習一下。
離考試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與張井泉一起去參加考試的秀才們,商量好了,提前些幾天到省裡去,以免路上萬一要是出個狀況什麼的措手不及。他們幾個人之中,歲數最大的也有四十多歲了,身體都還不錯,都能騎馬去省裡。把應用的東西也能裝進袋子裡,放到馬背上很方便的。各人家裡都給做的好吃的,算是給他們預祝成功的意思。
張井泉別的東西帶得不多,帶得最多的是王玉玲給他挑出來的重點之中的重點優裡先優的歷年來舉人考試的答卷。到了省裡以後,他們先找了一家旅店住了下來,把馬也交給了店裡的夥計給喂養著,等走的時候,一起算帳。幾位秀才都邀請他出去玩一玩兒,說是好不容易來一趟省裡,到各個風景名勝去走一走,看一看,也不枉來了省裡一次,就是考不上也不冤了。張井泉說什麼也不肯答應,安頓好了,就把卷子都拿出來了,一篇一篇地仔細地一再地研讀。
到了考試的那一天,說也奇怪了,考試題又是沒有出王玉玲給押的那些範圍。這幾個題目都早已經被張井泉背得爛熟於胸的了,略一思索,稍加改動,也就寫成了幾篇好文章了。看到別的人都沒有交卷子,自已就又把這幾篇文章從頭到尾捋了兩遍,直到沒有一點兒毛病了,才把卷子交了上去。
考完了試張井泉長出了一口氣,回到了店才痛痛快快地睡了一大覺。一覺醒來,天都快黑了,其他的幾位秀才也都回來了,大家議論了一回,也都休息了。等了幾天,錄取的名單發表了,張井泉他們縣裡就他與那位四十多歲的劉秀才考中了舉人了。考是考上了,卻不能立即就回家。還得要會同時考上舉人的同年,還要謝老師,拜坐師,有好多事情要辦。而沒有考上的秀才們要打點行裝回家了,張井泉就託離他家比較近的李秀才給家裡捎一封信,告訴家裡人,自已考上舉人了,讓他們好好地照顧他的媳婦。李秀才在回家的途中恰巧遇到出門辦事的王玉玲的公公了。他拆開信一看,一方面是為兒子中舉了,感到高興,另一方面覺得兒子都中舉了,是老爺了,怎麼還能要個殘疾媳婦!就找來了筆墨,模仿著兒子的筆跡,另寫了一封信,說是他要媳婦給休了,讓爹孃把媳婦給攆走,說他在回到家裡的時候不想看到一個有殘疾的媳婦,因為自已經是一個做老爺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