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村婦逆凰:王爺,莫離> 第219章 十面埋伏(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19章 十面埋伏(二)

“吹打”,全曲中唯一的旋律性較強、抒情氣息濃郁的段落。它運用了琵琶的長音輪指奏法,模擬了古代吹管樂器演奏的行進曲音調,音樂表現極像古代行軍時笙管齊鳴的壯麗場面,刻畫了漢軍浩浩蕩蕩、由遠而近、闊步前進的形象。本段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以“長輪”為主,第一拍要重點挑一下,速度不要太快,主要表現大將威風凜凜出營的場面;第二層次運用“勾輪”技法,右手放鬆,力量下放,速度比上一層次稍快,主要表現副將們出帳的畫面;第三層次運用“拂輪”技巧,力度更強,速度又比上一層次稍快,主要表現士兵們出征的場景。

“點將”是“吹打”後半部分的變化重複,後改用“扣、抹、彈、抹”的組合指法演奏十六分音符節奏,表現將士威武的氣派。它是對“吹打”的補充,主要運用“鳳點頭”這一富有特色的演奏技巧,柔和而輕巧,把音符打碎成一拍四個音,這種同音反覆的效果,使音樂連續不斷地向前推進,表現了調兵遣將的情景。

“排陣”,節奏性較強,主要以“摭分”及“摭分剔”的簡單指法和稍快的速度來表現漢軍的精悍。“走隊”主要運用了中速“摭掃”的手法,力度由弱漸強,速度由慢漸快,重拍在後半拍,主要表現漢軍整齊又有紀律的行進。在演奏時應注意“掃”這一技巧,要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並齊,一起演奏,這樣才能表現出漢軍的氣勢。

終於,第一部分結束,進入第二部分。

可就在此時,她突然就停了下來,看向我道:“這首琵琶曲一共分為三個部分,我自幼學琵琶,這曲子又十分有難度,我怎麼著也該讓讓你,所以我只彈了第一部分。”

她這句話一出,臺下的人瞬間明白過來。

也不知道是誰帶頭的,一下子就鼓起掌來。

大家為宋菀羽歡呼著,鼓掌著,稱讚她的善良與善解人意,順帶著催促我趕緊開始表演。

我不禁有些好笑。

宋菀羽說的好聽叫謙讓我,說的不好聽她就是慫了。

可這幫狗腿子硬是能找出歌頌她的點兒來,也真是難為他們了。

朝著宋菀羽點點頭,等宋菀羽起身,我便坐在了她剛才坐過的位置。

經過她剛才的彈奏,我的情緒基本上已經醞釀的差不多了。

我輕輕地撥出一口氣,閉上了眼睛,將手指落在了琵琶上。

此時此刻,我突然就格外的感謝王芷蘅對我的栽培。

在這似年裡,我雖然在王芷蘅的安排下過得非常的累,非常的苦,有時候甚至會有種累得倒下的感覺,可正是因為他的逼迫,我才能在短短四年內學會很多我以前接觸都沒有接觸過的技能。

萬幸遇到了王芷蘅,萬幸在王芷蘅的人脈下,教我的師傅都是各行頂級的師傅。

此時此刻,我在這四年裡付出的汗水與鮮血,終於得以呈現。

動情而又忘我的彈奏著,我瘋狂的舞動著手指,只覺得全世界的喧囂聲突然就離我遠去,只餘下了我一人坐在臺上,彈奏著這首氣勢磅礴的琵琶曲。

將宋菀羽彈過的第一部分彈完,我進入了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是全曲的中心部分,它形象地描繪了楚漢兩軍殊死對決的激烈情景,節奏緊張快捷,表現出緊張的氣氛。

“埋伏”的音樂和意境都很有特色,一張一弛的節奏營造出一種緊張、恐怖的氣氛,給人以夜幕籠罩下伏兵四起、神出鬼沒地逼近楚軍的陰森之感。以遞升遞降的旋律和句幅的遞減、速度和力度的漸增,形象地表現了決戰前夕楚軍被圍得水洩不通的景象。氣象寧靜而又緊張,為下兩段做了鋪墊。本段採用了由快及慢的處理方式,長音運用“長輪”奏法,節奏自由,但要表現出埋伏時悄悄進行的場景,聲音必須輕中帶緊且速度漸快,更好地渲染大戰前所特有的寂靜和緊張的氛圍。

“雞鳴山小戰”,琵琶運用了特有的“剎弦”技巧,形象地表現了楚漢兩軍短兵相接、刀槍相擊的戰爭場面,氣息急促。“剎弦”發出的聲音帶有金屬般的質感,猶如刀槍劍戟互相撞擊。

“九里山大戰”是整個樂曲的高潮,表現了漢軍的勇猛進攻,勢如破竹,不可抵擋。先用“劃、排、彈、排”交管彈法,後用“並雙弦”、“推拉”等技法,馬蹄聲、吶喊聲交織起伏,震撼人心,將音樂推向了高潮。

“吶喊”,琵琶奏法用“並雙弦”和“推拉”技法,表現千軍萬馬、呼號震天,如雷如霆,驚心動魄,吶喊之聲幾近逼真程度。琵琶所特有的“推並弦”“挽”“搖指”“長滾”“長輪”等多種技法表現的吶喊聲,猶如身臨“雄師百萬,鐵騎縱橫”的衝殺場面,達到了極為生動逼真的藝術效果。

“埋伏”至“吶喊”以生動的音樂語言和獨特的琵琶指法如煞弦、絞弦、滾奏、拍、夾掃、掃輪、推輓、滑音等),將兩軍廝殺與吶喊的激烈場面展現給了聽眾。音樂很有層次,“埋伏”為“大戰”作了準備,“埋伏”時緊張寂靜的氣氛不僅烘托出“大戰”場面的喧囂激烈,而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小戰”是“大戰”的前奏,特別是在“大戰”、“吶喊”前出現了“蕭聲”,使情緒突然變化,為“吶喊”的出現營造了更有聲勢的戰鬥氣勢。

我越彈越入佳境,手根本停不下來,直接不間斷地進入了第三部分:

“項王敗陣”運用“掃輪”技巧,營造出漢軍追逐、項王逃跑的場景。第三部分由前面的激昂一下子轉化為低沉緩慢,著重刻畫出悲壯的場景。這段慢起漸快的同音旋律和馬蹄音調錶現了項王及其隨從突圍驚逃之狀。?先是節奏零落的同音反覆和節奏緊密的馬蹄聲交替,表現了突圍落荒而走的項王和漢軍緊追不捨的場面;然後是一段悲壯的旋律,表現項羽自刎;最後四弦一“劃”後急“伏”又稱“煞住”),音樂戛然而止。

喜歡村婦逆凰:王爺,莫離請大家收藏:()村婦逆凰:王爺,莫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