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一本《圓覺經》,取了。
先抄《圓覺經》,三頁之後,改抄《九陽真經》。
楊丹打定主意:若沒人來,先把《九陽真經》抄完。
——
抄了大約一個時辰,聽見腳步聲響起。
有人來了。
楊丹把抄好的《九陽真經》壓在那三頁《圓覺經》的下面,再把《楞伽經》藏了,改為抄寫《圓覺經》。
來人走近,一看,結果是韋小寶。
其實,所謂沒人的時候,藏經閣裡也是有兩個澄字輩老僧的。
只因為那兩個老僧遠遠的根本不過來,也就相當於沒有人了。
——
楊丹起身抱拳:“大師,可有吩咐?”
“沒事、沒事,小納只是隨便看看,”韋小寶聽別人自稱老納,到自己這兒就自稱小納,“您請坐,您繼續。”
楊丹略一欠身,坐下開始繼續抄經。
韋小寶走近,繞到楊丹側後位置觀看。楊丹寫著寫著,突然一筆劃出,寫廢了。
韋小寶雖然不識字,但寫廢了這種事,還是看得出來的。
楊丹再次起身向韋小寶抱拳:“大師,能否請您站到五步之外?”
“能,當然能!”韋小寶這人就是這樣好說話。
原劇情裡,陳珂一個勁兒地驅趕韋小寶,結果越趕越近。
楊丹原則上不趕。請韋小寶站遠一點,只是因為近了會影響自己抄經。
既然不趕,只是站遠一點,韋小寶自然是願意順著的。
楊丹坐下換紙,接著抄了兩頁《圓覺經》之後,直接當著韋小寶的面,大大方方的改抄《九陽真經》。
韋小寶不識字,並且韋小寶的關注點在人而不在經,所以韋小寶是發現不了的。
韋小寶思維敏捷、目光敏銳,也得看是什麼時候。如果楊丹鬼鬼祟祟的躲著抄寫《九陽真經》,韋小寶多半會發現異常。楊丹不躲,韋小寶就眼瞎了。
有韋小寶在旁邊看,原主陳珂肯定受不了,但楊丹表示沒什麼大不了的。
——
楊丹抄《圓覺經》的時候,速度很慢。抄《九陽真經》,速度就快了。
這當然是因為需求不同的緣故。
寫的字,只要認得出就行,並不需要寫多好。
這樣,中午的時候,《九陽真經》就抄好了。
——
收拾了一下,去吃齋飯。
一起吃的,還有藏經閣的兩位澄字輩老僧。
吃飯的時候,韋小寶說了很多話,好不好吃,感覺鹹了還是淡了,等等。
楊丹神情淡然,並沒露出不高興的表情,只是跟兩名老僧一樣,把韋小寶的話當作空氣。
吃完之後,楊丹才問:“適才,大師說了什麼?”相當於告訴韋小寶,咱一句都沒聽見。
內容不咋樣,但態度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