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坐下。
曾相林用可憐兮兮的眼神看著賈平安。
別說這個話題可好?
賈平安置若罔聞,“做決策需要的是什麼?”
李弘說道:“聰明。”
賈平安搖頭,“無數聰明人死在了聰明之上。所以我想告訴你的是,任何決策的出臺都是建立在廣泛的調研之上。出了一件事,你要想決斷,首先是調查琢磨,調查清楚了,此事徹底的琢磨清楚了,那麼再做出最恰當的決策。”
李弘楞了一下。
賈平安笑道:“可是覺著許多帝王都是拍腦袋就決策了?”
李弘點頭,“漢武也是。”
“對。”賈平安鼓勵的一笑,“所以漢武的決策不少都是錯的。但人們只看到了他擊敗匈奴的功績,忽略了他錯誤的地方。但若是那些決策可以不錯呢?”
李弘帶著這個問題回宮。
“殿下,該觀政了。”
太子的事兒真的不少,李弘點頭,隨即去了。
君臣正在議事。
“陛下,太子求見。”
“怎麼就回來了?”武后低聲道:“莫非在外面遇到什麼事了?”
太子進來,尋了自己的地方坐下。
開始!
被打斷的上官儀繼續說道:“……慶州去歲水患,陛下免了半年賦稅,今年便該收了……慶州有參軍卻上書,言及賦稅之事,說最好再免半年……”
上官儀抬頭道:“臣以為半年足矣,今歲再豁免半年,以後各處遇到天災皆會如此懇求。地方官便得了好名聲,可朝中卻吃了大虧。”
李義府點頭,“此風不可長!”
李治看到太子若有所思,就問道:“太子如何看?”
太子起身,“我想問上官相公,那參軍為何建言再豁免半年?孤知曉地方官非大事不可越級上書,這位參軍為何如此?”
上官儀楞了一下。
他看了一眼文書,“此人說去歲慶州水患不小,百姓依舊元氣大傷,再豁免半年,與民休息。”
太子看了皇帝一眼,皇帝點頭,示意他可以繼續。
所謂觀政便是旁觀,帶著耳朵來即可,嘴巴暫時閉上。
李弘說道:“那慶州百姓可是如他所說?”
上官儀含笑道:“慶州刺史上書,說去歲朝中賑災及時,慶州百姓歡欣鼓舞,今年已經恢復了元氣,可以繳納賦稅。”
李弘再問,“朝中可派人去核查過?”
上官儀:“……”
李義府笑道:“殿下不知,大唐太大,天下每日要發生許多事,每一件事我等都盡力籌謀,但卻不能每一件事都去核查,否則這事也不用做了。”
眾人都笑了。
李弘卻問道:“也就是說,朝中決策的依據便是官吏的話,若是有人說謊如何辦?”
李義府說道:“那便懲治了。”
李弘搖頭,“可百姓受的苦呢?百姓就白受苦了?就算是事先不能查探,可事後不能核查嗎?李相說事情太多,可孤觀政時日不短了,知曉大多事都無需核查。
就說今日慶州豁免賦稅之事,慶州距離長安並不遠,若是派一個御史或是小吏去查探如何?若是百姓果然恢復了元氣,如此便是那個錄事的問題,當處置了他。若百姓依舊煎熬,慶州刺史便是瀆職,此人不該重用!甚至要處置!”
少年的臉有些紅,“孤以為當查!”
上官儀看了一眼皇帝。